5月18日,在“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上,正式發(fā)布了第五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乾陵博物館榜上有名,再添“國字號”榮譽。
基本情況
乾陵博物館位于乾陵陪葬墓唐永泰公主墓遺址上,1961在其遺址上成立乾陵文物管理所,1978年8月乾陵博物館正式建館,1995年批準為陜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9年批準為陜西省第二批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該館目前有展覽有3個,分別為“武則天時代展” “絲路唐夢”唐代胡俑精品文物展和“夢回大唐——乾陵文物精品展”。
乾陵博物館成立于1978年,是一座以保護、展示乾陵陵園、陪葬墓遺址及出土文物為主要功能的遺址類博物館。2009年5月,乾陵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022年,被評定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23年,在第六次博物館運行評估(2019—2021年度)中,被評為“優(yōu)秀”。
陳列展示
近年來,乾陵博物館在加強文物保護的同時,深耕藏品陳列展覽,建立了以“乾陵文物精品展”“武則天時代展”“絲路唐夢——唐代胡俑精品文物展”為主的陳列展覽體系,為觀眾帶來獨具特色的文化盛宴。
“武則天時代展”在第一屆(2018-2020年度)陜西省博物館優(yōu)秀展覽評選中榮獲“最佳宣傳推廣獎”。
公眾教育
依托館藏文物研發(fā)設計“絲路胡風”“大唐時尚—麗彩唐裝”等專題教育課程,結合春節(jié)、元宵、中秋等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教育活動,常年開展乾陵優(yōu)秀歷史文化宣講活動,通過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推出線上課程,擴大宣傳力度,積極發(fā)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
文化研究
為提高博物館研究水平,講好文物背后的故事,2005年,乾陵博物館創(chuàng)辦《乾陵文化研究》?,F(xiàn)已連續(xù)出版15輯,收錄學術文章700余篇。研究人員還深入挖掘乾陵文化內涵,出版《線條藝術的遺產(chǎn)——乾陵陪葬墓石槨線刻畫》《唐懿德太子墓發(fā)掘報告》《氣象萬千的盛世威儀——乾陵博物館》等專著和科普讀物40多部,發(fā)表論文200余篇,為文物保護、研究和活化傳承奠定基礎。
文物外展
堅持文物交流互鑒,積極參與對外交流展覽,鑒若止水銅鏡、三彩牽駝俑、鎏金馬飾等精品文物先后在青島、杭州、上海、南寧、長沙、天津、洛陽等地亮相。一件件文物,勾勒出盛世大唐的歷史圖景,講述著生動的乾陵故事。
新起點承載新希望,新藍圖開啟新征程。未來,乾陵博物館將以國家一級博物館的標準開展各項工作,全面提升博物館建設和管理水平,科學開展文物保護,持續(xù)推進學術研究、推動文物價值挖掘,推出新的展覽,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搭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的橋梁,真正辦好博物館這所“大學?!保愿哔|量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劉婷婷)
責編:杜鵬飛
編輯: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