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西北政法大學馬錫五審判方式與人民司法優(yōu)良傳統(tǒng)教學科研實踐基地? “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實踐工作站揭牌儀式在石泉縣人民法院舉行。
西北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張軍政,安康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楊康波,石泉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胡廣濤,石泉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蔣曉安共同為實踐基地和工作站揭牌。全國人大代表趙明翠,陜西省委政法委原一級巡視員、西北政法大學楓橋經驗與社會治理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楊建軍,西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馬錫五審判方式研究院院長、教授馬成等有關領導和石泉法院班子成員、全體法官干警參加揭牌儀式。
張軍政在講話中指出:“我們赴約石泉,是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訴源治理、助力石泉縣人民法院‘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的重大舉措,也是賡續(xù)紅色傳統(tǒng)、深化院校合作、實現(xiàn)審判理論研究與實踐相互融合促進、共同推進新時代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的務實行動。我校將竭盡全力配合支持,加快雙方合作項目推進和嚴格責任落實,實現(xiàn)資源共享,攜手再創(chuàng)院校合作共建新典范。從簽約到履約,從理論到實踐,從合作到合力,從基地到高地。圍繞‘互補共享、共同發(fā)展’原則,在各方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充分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傾心整合資源,同向共頻發(fā)力,一定能不斷豐富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內涵,推動訴源治理工作走深走實,助力全國‘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目標早日實現(xiàn),共同交出基層社會治理高分答卷。”
胡廣濤在講話中指出,本次實踐基地和工作站的設立是促進司法實踐與教學科研緊密結合、加強新時代法律人才培養(yǎng)、推進新時代法院工作高質量發(fā)展的實際行動,是審判實踐與法學教育相融合、理論研究與實際運用的相互貫通,是科研成果與實踐經驗相轉化、理論資源與實踐資源相補充的良好契機,是對石泉法院傳承和發(fā)揚“馬錫五審判方式”,踐行司法為民初心的充分肯定,更是對石泉法院不斷深化“楓橋式人民法庭”創(chuàng)建工作的鞭策和激勵。希望石泉法院以此揭牌儀式為契機,大力發(fā)揚“馬錫五”一刻也不離開群眾的精神,進一步弘揚人民司法優(yōu)良傳統(tǒng),傳承紅色法治文化精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理念,切實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就地化解、及時化解,創(chuàng)建具有時代特征、具有石泉特色、廣受群眾贊譽的“楓橋式人民法庭”,全面提升化解矛盾、訴源治理的能力水平,為譜寫高質量建設美好石泉嶄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蔣曉安在講話中指出,教學科研實踐基地和創(chuàng)建實踐工作站成立既是石泉法院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具體行動,也吹響了后柳法庭創(chuàng)建“楓橋式人民法庭”的沖鋒號。要整合資源,共同建好實踐基地和工作站。為建好實踐基地和工作站奠定了堅實基礎,石泉法院要整合利用優(yōu)質資源,為創(chuàng)建全國“楓橋式”人民法庭、進一步探索完善基層社會治理的“石泉法院模式”提供基礎支撐。要齊心協(xié)力,共同做好“楓橋式”人民法庭創(chuàng)建工作。各部門、各法庭要充分認識到此次院校合作對于我院人民法庭創(chuàng)建全國“楓橋式”人民法庭的重要意義,認真貫徹落實最高院和省市法院相關要求,形成全院“一盤棋”,擰成“一股繩”,后柳法庭要堅定信心、主動發(fā)力,其他部門要全力做好配合保障。要強化與西北政法大學項目調研組的交流溝通探討,為項目組在全縣開展調研提供必要支持和保障,同向發(fā)力同頻共振,為創(chuàng)建工作實現(xiàn)“彎道超車”凝聚最大合力。要融合結合,奮力推動石泉法院工作多點開花。全院各部門、各法庭要實踐基地和工作站實體化運行、創(chuàng)建全國“楓橋式”人民法庭與執(zhí)法辦案主責主業(yè)與宣傳調研、涉訴信訪法治化等重點工作相結合,多措并舉,一體推進,奮力實現(xiàn)2024年工作走前列上臺階創(chuàng)一流。(供稿:石泉縣法院)
責編:張穎
編輯: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