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海洋大學濱海農(nóng)業(yè)學院“延”學先鋒實踐隊走進安塞文化藝術館和腰鼓山,追尋紅色足跡,傳承非遺文化。
腰鼓山之巔,千人鼓聲的回響

清晨的陽光灑在腰鼓山上,實踐隊一行人滿懷期待地攀登而上。當那巨大的腰鼓——“世間第一鼓”映入眼簾時,心中的震撼難以言表。它仿佛是一位歷史的守望者,靜靜地訴說著安塞腰鼓的輝煌與榮耀。閉上眼,耳邊似乎已響起了千人腰鼓齊鳴的壯觀場面,那激昂的鼓點、奔放的舞姿,無不彰顯著安塞人民的熱情與豪邁。
安塞文化藝術館,非遺文化的寶庫

走下腰鼓山,實踐隊步入了安塞文化藝術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隊員們仿佛穿越進了一個五彩斑斕的藝術世界。隨著講解員的腳步逐一領略了安塞剪紙、農(nóng)民畫、泥塑、腰鼓等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獨特魅力,通過講解員的生動講述,隊員們深刻理解了這些非遺項目背后的歷史故事和傳承意義。

轉至泥塑區(qū),一股質(zhì)樸的氣息撲面而來。這里的泥塑作品以人物、動物為主,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它們或憨態(tài)可掬,或威嚴莊重,每一件作品都散發(fā)著泥土的芬芳與匠人的情感。在這里,隊員們領略到了安塞泥塑的精湛技藝與深厚文化底蘊,它是安塞人民對自然與生活的獨特理解與詩意表達。
踏入陜北民歌區(qū)域,一陣悠揚的歌聲瞬間抓住了隊員們的耳朵。那是來自黃土高原的天籟之音,高亢激昂、質(zhì)樸深情。陜北民歌以其獨特的旋律和歌詞,展現(xiàn)了安塞人民的堅韌與豪邁、對生活的熱愛與向往。
從安塞腰鼓的歷史淵源到制作工藝的精湛絕倫,從剪紙藝術的獨特魅力到民間繪畫的豐富多彩,每一個細節(jié)都讓隊員們?yōu)橹畡尤?。通過此次參觀安塞文化藝術館,隊員們不僅觀看了精美的非遺作品,收獲了豐富的知識和體驗,還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在心靈上得到了滋養(yǎng)和成長。
探訪非遺傳承人,聆聽剪紙的細膩與深情
安塞剪紙不僅造型美觀,剪工精致,而且具有深邃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被譽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因此,下午時分隊員們來到現(xiàn)為安塞縣民間美術家協(xié)會第一屆副主席的非遺剪紙藝術家王西安老師家中進行訪談。

在王西安老師家中,隊員們圍坐一堂,聆聽著王西安老師講述剪紙藝術的奧秘與傳承之路。王西安老師作為第四代非遺剪紙傳承人,不僅僅剪紙技藝高超,她還將自己的剪紙技藝傳授給數(shù)千名學生,將剪紙非遺傳承下去。
王西安老師的剪紙作品細膩入微、寓意深遠,每一刀都蘊含著她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在訪談中,王西安老師寄語廣大青年人“學習非遺剪紙,感受到非遺項目的魅力,堅定文化自信,將非遺傳承發(fā)揚光大。”
沙盤映史,指尖流轉的烽火歲月
在這個充滿挑戰(zhàn)與探索的夜晚,隊員通過沙盤活動,重返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親身體驗延安十三年及長征路上的艱辛與輝煌。這不僅是一場知識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啟程:地圖上的長征之旅。在地圖上,隊員們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在隊長的帶領下,隊員們齊心協(xié)力,用網(wǎng)球在地圖上勾勒出紅軍長征的壯麗路線。從瑞金出發(fā),最終到達延安,每一步都凝聚著先輩們的智慧與勇氣,也讓隊員們對那段歷史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刻的理解。
挑戰(zhàn):任務卡上的智慧碰撞。面對復雜多變的題目,隊員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與辯論。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勝利的執(zhí)著。在智慧的碰撞下,隊員們攻克難關,解答出一個又一個題目,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
解密:密碼背后的團結與智慧。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莫過于破譯密碼的環(huán)節(jié)。一串串看似雜亂無章的字符,在隊員們眼中卻成了通往勝利的鑰匙。隨著密碼的逐漸清晰,隊員們仿佛也看到了先輩們在逆境中不屈不撓、團結一致的身影。最終,實踐隊員們成功合作翻牌,排出了正確的順序,解出了青年一代的密碼。
此次安塞之旅雖然短暫卻意義非凡,隊員們不僅領略了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更感受到了傳承人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與堅守。這些文化遺產(chǎn)不僅豐富了當?shù)厝嗣竦纳?,也成為了延安地區(qū)獨特的文化符號。在未來的日子里,讓青年一代攜手并肩,共同努力將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傳承下去,讓非遺之光永遠閃耀在中華大地上?。▉碓矗篏DOU農(nóng)院青年-廣東海洋大學濱海農(nóng)業(yè)學院“延”學先鋒實踐隊)
責編:劉朋濤
編輯: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