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寧陜法院針對一起家庭經濟糾紛案件,采取線上+線下的調解方式,為雙方當事人搭建溝通橋梁,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為這起家庭經濟糾紛案件畫上了圓滿句號。
原告李某是王某的繼父,王某與劉某原本是夫妻,在王某與劉某的婚姻存續(xù)期間,李某與其夫婦二人產生了多筆經濟往來。后來王某和劉某離婚,三方之間便因此前的經濟往來產生了矛盾糾紛。原告李某稱,之前的轉賬是借給王某夫妻二人的私人借款,要求全額返還83899元;劉某卻堅稱,轉賬的這些錢都用于了家庭日常生活開銷,不應該被追回。
面對棘手且充滿家庭情感糾葛的矛盾,承辦法官考慮到被告劉某身處外地,決定打破傳統(tǒng)調解模式的束縛,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遠程調解方式,讓雙方當事人在各自舒適的環(huán)境中參與調解,既提高了調解效率,又保障了雙方的隱私和權益。
在承辦法官的精心組織與耐心調解下,雙方從最初的劍拔弩張,到逐漸放下心中芥蒂,開始坦誠相待。經過多輪深入細致的溝通,雙方終于達成了調解協(xié)議,王某當庭支付了40000元,劉某也隨后轉賬了20000元給李某,三方對調解結果均表示非常滿意。通過傾心調解,不僅找到了和平解決的出路,讓雙方當事人感到滿意,更修復了因經濟糾紛而受損的家庭關系,彰顯了司法調解在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wěn)定中的重要作用。(供稿:寧陜法院)
責編:張穎
編輯: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