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洛川縣黃章便民服務中心通過科技賦能、社會化服務創(chuàng)新和全產業(yè)鏈升級,黃章便民服務中心的果農們不僅“會”種蘋果,更以“慧”種蘋果的姿態(tài),探索蘋果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新路徑。
智能裝備賦能,管理效率倍增。黃章便民服務中心的智慧果園建設以“機械化+數字化”為核心,大幅提升了果園管理效率。在洛安府村的530畝“智慧果園”示范園中,水肥一體機、滴灌系統(tǒng)等智能設備成為標配,僅需3~5名工作人員3天即可完成全園施肥灌溉,每畝成本降低50%。果農王保恒的3畝果園通過社會化服務公司的半托管模式,半小時完成作業(yè),成本僅需每畝24元,省時省力更省心。
數據驅動生產,品質與效益雙提升。洛安府村通過流轉群眾土地栽植的密植矮化示范園內,通過搭建物聯(lián)網監(jiān)測設備持續(xù)運作,微型氣象站不間斷采集著大氣環(huán)境數據、土壤監(jiān)測儀24小時監(jiān)測著土壤環(huán)境信息……通過安裝在生產現場的各類傳感器集群,為示范園構建了“天空地”一體化監(jiān)測網,全天候守護著蘋果的生長情況。同時,各類數據通過網絡上傳至手機終端,為管理人員及時掌握土壤、氣象、溫濕度等信息,迅速形成應急預案并將信息傳達至村委各工作群內,進一步提醒廣大群眾迅速調整管理策略。例如,在防凍、防雹、應對旱情等方面,通過微型氣象站所反饋的基本信息,村委能夠盡快通知到各戶群眾,有效抵御倒春寒、冰雹等災害,保障了群眾蘋果穩(wěn)產。
社會化服務,破解“種地難題”。針對農村勞動力短缺、技術推廣難等問題,黃章便民服務中心通過成立農業(yè)社會化服務中心緩解群眾種地難題。以洛安府村社會化服務公司為例,提供“耕、種、管、收、售”全鏈條服務,并以低于市場價5-25元/畝的標準提供社會化服務,通過“訂單式”矮化密植園建設、技術培訓到田間等方式,果農可享受從苗木供應到銷售的一體化服務。2024年冬季,洛安府村社會化服務公司、黃章村社會化服務公司組織技術培訓27場,覆蓋修剪、間伐、防雹網搭建等關鍵技術,果農王大永感嘆:“社會化服務對于我們蘋果種植戶,既方便又放心,增收更有底氣了!”
智慧防災體系,筑牢產業(yè)安全屏障。黃章便民服務中心將防災減災作為智慧果園建設的重要一環(huán)。全中心累計搭建防雹網11919畝,覆蓋冰雹帶沿線果園,配合智能預警系統(tǒng),冰雹損失降低80%。同時,推廣果園多元免耕覆蓋、種草保墑等技術,增強抗旱能力。在金盆村150畝密植矮化示范園內,今年新搭建的半自動屋脊型防雹網可一鍵收放,既保護果樹又延長設備壽命,成為果農口中的“安心網”。
從“會”種到“慧”種,智慧果園建設是黃章便民服務中心蘋果產業(yè)轉型升級的縮影。通過黨建引領、科技賦能、服務創(chuàng)新,這里不僅實現了生產方式轉變,更讓果農在產業(yè)鏈上共享發(fā)展紅利。未來,洛川縣黃章便民服務中心將繼續(xù)深化智慧農業(yè)應用,為“洛川蘋果”品牌注入更多科技內涵,書寫鄉(xiāng)村振興的“智慧答卷”。(張鑫)
責編:劉朋濤
編輯: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