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清晨,綏德縣張家砭鎮(zhèn)井蘆德村村民馬某某滿懷感激之情,將一面鮮艷的錦旗送到了張家砭鎮(zhèn)說事堂,交到人民調解員張旭東手中。錦旗背后,是一段說事堂運用“法理情”融合之力,成功化解困擾村民兩年多的水路維修難題的故事。
水路沖毀隱患生,鄰里出資起紛爭
今年4月,馬某某憂心忡忡地走進說事堂求助:其窯洞上方一條供11戶共用的水路,因近年雨水沖刷損毀嚴重,已威脅窯洞安全。他呼吁各戶共同出資修繕,但多數(shù)鄰居認為這是“天災”所致,拒絕承擔維修責任。
說事堂實地查訪,情理法交融破僵局
接到訴求后,調解員張旭東等第一時間深入井蘆德村,實地勘察水路損毀程度及對馬某某窯洞的具體威脅,說事堂成員挨家走訪11戶村民,耐心傾聽各方意見。調解員一方面以“遠親不如近鄰”的樸素道理勸導互諒互讓;另一方面,依據《民法典》相鄰關系規(guī)定,明確闡釋共同使用人對公共設施負有維護管理義務,不能以自然原因為由推責,同時引導馬某某合理合法主張權益。盡管首輪調解因費用分攤分歧未果,但為后續(xù)工作奠定了法理與情理基礎。
隱患消除民心暖,基層善治顯成效
面對僵局,調解員與馬某某深入溝通,協(xié)助其重新制定更合理的維修及費用分攤方案。通過反復電話溝通,逐戶進行針對性勸說,逐步凝聚共識。5月19日,在說事堂主持下,各方于村委會達成最終協(xié)議,針對一戶經濟困難村民,創(chuàng)新采用“以工代償”方式抵扣費用,獲得馬某某認可。各方當場簽署調解協(xié)議,糾紛圓滿解決。6月15日,水路維修工程順利完工,馬某某心頭積壓兩年多的“煩心事”徹底消除。
錦旗熠熠,是群眾對說事堂工作的最高褒獎。綏德縣張家砭鎮(zhèn)說事堂將持續(xù)擦亮基層治理品牌,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讓“楓橋經驗”在新時代煥發(fā)更璀璨的光芒。(供稿:綏德縣張家砭鎮(zhèn)人民政府)
責編:劉朋濤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