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說難,要先問自己是否竭盡全力了。”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每每遇到困難,王啟英始終這樣告訴自己。因為她在工作中,努力鉆研學習業(yè)務,腳踏實地苦干加巧干的工作作風,贏得了院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認可和贊揚。
今年49歲的王啟英,是甘泉縣人民醫(yī)院的一名普通職工。工作30余年來,先后從事手術室護理、結核門診、疾病預防控制等工作。
“那幾年,全憑王護士長一直過來查看,要不然我漏針漏的都不準備再吊了,風濕病的身體哪還會有這么好?!苯衲?8歲的勞山林溝村村民王世梅說。
手術室任護士長16年間,經歷了手術室的發(fā)展,也見證了醫(yī)院一步步走向朝氣蓬勃發(fā)展的新局面。手術室從原來的紫外線消毒,自己清洗器械打包消毒,到現在的層流手術區(qū)和消毒供應中心的投入使用,二甲評審順利過關,新大樓高大矗立,可以說是整個醫(yī)院改頭換面。在不影響手術開展的情況下,順利安全完成了3次手術室改建和新大樓層流手術區(qū)的搬遷,這其中傾入了她及全科人員太多的心血和付出。那時概念里就沒有上班時間和下班時間,回到家里還在想:她還在想著今天有什么工作沒做完?咋樣能保證手術安全順利開展?工作中還存在什么隱患……工作中遇到問題了,她除了主動查閱資料請教老師學習外,還主動申請赴延大附院學習,整理制定落實更新各項制度流程以確保手術安全。任職期間手術運行順利,未發(fā)生手術感染和差錯事故,由于工作認真敬業(yè),先后榮獲了優(yōu)秀護士長和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
2015年6月,結核門診從疾控中心轉交至縣人民醫(yī)院,她被調入又從頭成立了一個新的科室。全科就她和一個兼職大夫,從門診的設立、物資、流程、資料準備、網報追蹤、宣教發(fā)藥、留痰送檢、病案整理均由她負責。由于病人門診就診量少,為了更多的發(fā)現結核病人,提高初診率,她時常到各個病區(qū),把符合結核病篩查范圍的病人找出來,拿著痰杯一個一個去宣教結核病的危害和篩查的必要性,給他們講解留痰的方法,以此來發(fā)現結核病人,更好的完成本職工作。
“我的病全憑你給我講政策和平時要注意的問題了,要不然我的身體現在哪有這么好。今年地里的洋芋長得不錯,所以給你拿了一袋袋,吃完了打個電話,我再給你送來?!?1月28日,來自道鎮(zhèn)東溝村的王里平給縣醫(yī)院的王啟英提著半袋子洋芋時說。
王啟英明白自己的職責使命是“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由于結核門診的大部分病人都是農村人來領藥看病的,節(jié)假日打電話來看病是常事,每到這個時候她都是隨叫隨到。因為她知道農民大老遠來一趟不容易,他們有的連飯也不舍得買的吃,所以,她耐心地給他們講解惠民補助政策、家人隔離措施,囑咐他們按時吃藥復查……為了表示感謝,病人還經常拿一些自己種的土特產來和她嘮點家常。在上級檢查中,她的工作也受到了省市檢查組的肯定和表揚,雖然工作普通平凡,但她從中感受到了平凡中不平凡的成就。
2020年,王啟英被調到醫(yī)院疾病預防控制科任主任,由管一種傳染病,到所有的傳染病、慢性病、食源性疾病、病媒防制、控煙、健康醫(yī)院……這對她來說又是一個新的工作里程,但她始終堅持“甘于吃苦,敢于奉獻,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的原則,其間帶領科室人員順利完成了縣醫(yī)院健康示范醫(yī)院建設、慢病示范縣創(chuàng)建、健康促進醫(yī)院建設和疾病預防控制的日常工作檢查。使得縣醫(yī)院的疾控工作在全市、縣疾控工作會上曾多次受到表揚,還迎來了很多兄弟單位來院參觀學習和經驗交流。尤其是疫情后時代,疾控工作被置于更高的層面,她們的工作也需要做的更細更好。工作中她們積極將疾病的健康科普宣傳傳送到病人、家屬乃至家家戶戶,還經常走出去到鄉(xiāng)鎮(zhèn)基層、廠礦學校、廣場社區(qū)進行健康宣教義診,為實現“健康甘泉”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取得這么好成績的王啟英,當然也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因為,不管王啟英在單位忙到什么時候回家去,都沒有怨言,還關心地問她有沒有吃飯?或者休息好了嗎?有時,到了飯時,老公還會給她送飯去。
據了解,王啟英和公婆兩代人在一起生活了25年,2002年公公因高位截癱臥病在床一晃就是15年。平時給公公喂飯、翻身換藥、擦澡摳糞塊、洗換接尿器,王啟英都是主動干從沒有怨言,也得到了街坊鄰居和社會的贊許和肯定。(范筱霞)
責編:劉朋濤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