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來臨之際,府谷縣高石崖社區(qū)黨委與雙報道單位黨建工作聯(lián)席會暨“愛心助學·陽光成長”幫扶儀式在高石崖村委會八樓多功能廳舉行。特邀府谷縣道德文化促進會張新林會長做了“幫困·扶志·感恩”的專題講座。各雙報道單位領導、受助學生家長共100多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黨建工作引領基層治理,志愿服務傳承精神文明。高石崖社區(qū)副書記嚴雷主持捐助儀式,落實“愛心助學·陽光成長”任務清單,由各單位黨建負責人向受助學生家長捐助了助學金和學習體育用品。為了充分發(fā)揮幫扶活動的價值和意義,特別安排了“幫困·扶志·感恩”的講座。
張新林會長在全縣精準扶貧和脫貧攻堅過程中,講了幾十場的扶志脫貧講座,今天他首先把過去通過講座令低保戶思想轉變的突出案例進行了分享。其次給大家播放了近年來志愿服務活動的圖片展播,伴隨著“為人民服務”和“人民公仆”的歌聲中,大家看著一幅幅動人的畫面肅然起敬,由衷得贊嘆社區(qū)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勇于擔當服務,傳承道德文化的敬業(yè)精神、和不求回報的奉獻精神。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扶危濟困助人為樂,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張會長看見大家目不轉睛的看著大屏幕,語重心長說,物質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匱乏,可怕的是人們內心深處的貧窮。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反思為什么會“貧窮”?那些幫助我們的人,與我們非親非故,他們?yōu)槭裁匆獛椭覀??他們幫助的不僅僅是物質,更是在傳承精神文明,彰顯的就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德貧不久,無德富不長。有道是人窮志不窮,看看那些觸碰法律紅線的人,首先是突破了道德的底線。貧與病是奮發(fā)精神的兩大礪石,家長們眼光要長遠,格局要放大,為祖國培養(yǎng)好下一代,只要和我們的孩子一起踐行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用實際行動去踐行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人、行好事,再貧窮的家庭也窮不過三代……
社區(qū)嚴雷副書記表示,各位受助家庭要重拾生活的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自立自強過好自己的小家,衷心祝福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供稿:府谷縣道德文化促進會)
責編:杜鵬飛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