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堡縣聚焦企業(yè)和群眾關切,大膽解“難”、著力治“痛”、及時破“堵”,通過制度創(chuàng)新、數字賦能和服務升級,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guī)范化、便利化水平,推動政務服務從“能辦”向“好辦”“快辦”躍遷。
數據顯示,2024年該縣累計新增市場主體797家,企業(yè)開辦平均耗時壓縮至0.5個工作日,“一網通辦”政務服務事項按時辦結率達99.8%。在年度市級“星級政務服務機構”創(chuàng)建中,吳堡縣政務服務中心以最高綜合得分躍居全市第一。
審批“加速度”:關卡做“減法”服務做“加法”
“過去審批像‘闖關’,現在辦事像‘點單’!”在吳堡縣政務服務中心,“紅藍章”審批模式成為企業(yè)負責人們津津樂道的改革亮點。
針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長、材料多的問題,吳堡縣積極推行企業(yè)投資項目“承諾+容缺制+幫辦代辦”及“紅藍章”審批模式,將政府投資類前期審批時限壓減至60個工作日,有效提升了審批效能。
扎實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將“群眾跑腿”變?yōu)椤皵祿苈贰??!斑^去要跑多個部門,現在一個窗口全搞定!”前來辦理企業(yè)登記的薛先生僅用一上午便同步領到了營業(yè)執(zhí)照。
目前,該縣梳理完成個人、企業(yè)、項目全生命周期37個主題式、套餐式場景應用,細化形成線下25件、線上138件“一次辦”事項,事項申請材料和平均辦理時限減少40%以上,跑動次數比改革前減少60%以上,政務服務環(huán)節(jié)“瘦身”成效顯著。
辦事“全天候”:24小時自助服務“不打烊”
走進吳堡縣政務服務中心24小時自助服務廳,稅務發(fā)票打印、營業(yè)執(zhí)照申領等業(yè)務均可通過智能終端完成。
“以前請假辦事耽誤工作,現在隨時來都能辦!”通過自助服務終端3分鐘便完成發(fā)票打印的安女士深有感觸地說。
為進一步優(yōu)化便民服務水平,提高24小時“不打烊”服務效能,實現工作日輕松辦,非工作日照樣辦,讓群眾體驗到更為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2024年,該縣新增投入自助終端7臺,實現了對社保、醫(yī)保、公積金、稅務發(fā)票代開、交通違法處理等行業(yè)領域的全覆蓋。據統計,全年使用自助終端累計辦理業(yè)務量達7636件。
為有效破解異地辦事難題,吳堡縣與黃河流域9省32縣(區(qū))組建政務服務聯盟,依托“吳優(yōu)辦”小程序實現44項高頻事項“跨省通辦”。
“在外地也能辦老家業(yè)務,再不用兩地奔波了!”在山西經商的吳堡人王先生通過小程序完成醫(yī)保異地備案后感慨道。
2024年,吳堡縣政務服務中心累計接待辦事企業(yè)群眾12萬余人次,工作日均接待約478人次,辦理各類審批及便民服務事項約15.5萬件。
服務“有售后”:從“等意見”到“追滿意”
“剛辦完業(yè)務就接到回訪電話,這種‘售后服務’太貼心了!”工作人員的一通回訪電話讓剛辦完業(yè)務的李先生倍感暖意和關懷。吳堡縣創(chuàng)新推行“辦結即回訪”工作機制,通過聚焦企業(yè)、群眾關注的重點領域事項,利用電話、問卷等方式主動收集意見建議,合理壓減審批程序、材料和時間,推動審批流程再造。去年全縣累計回訪企業(yè)群眾200余次,回訪滿意率達99.9%。
針對重大項目審批,吳堡縣成立幫辦代辦專班,在政務服務中心設立幫辦代辦區(qū)“專窗”,采取自愿委托、無償服務、協同聯動的服務原則,由代辦員通過精準把握企業(yè)需求,提供“一對一”業(yè)務指導,從策劃到落地全流程跟蹤,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審批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將服務從“審批窗口”移至“項目門口”。
此外,吳堡縣還積極探索政務回訪路徑,延伸回訪觸角,建立政務回訪和“好差評”“12345便民熱線”的協同聯動機制,確保問題清單件件有整改、有回復,不斷提升辦事透明度和群眾滿意度,全力推動縣域營商環(huán)境從“便利化”向“品質化”躍升。(來源:榆林日報)
責編:劉朋濤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