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積極響應國家“雙減”政策,提升學生地生學科素養(yǎng),近日,渭城區(qū)風輪中學特舉辦地生科普知識講解之“我是小小解說員”活動。
本次活動內容是讓學生以講解員的身份講解地理和生物相關科普知識,旨在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 活動由地生組全體老師,七八年級解說員、七八年級學生共同參加?;顒恿鞒谭至巳齻€環(huán)節(jié):精選地生解說模型、篩選培訓解說員 、解說員現(xiàn)場講解;每一環(huán)節(jié)都安排周密、組織規(guī)范、切實有效,師生積極參與,收效顯著。
環(huán)節(jié)一 精選模型
在活動初期,地生老師分別參觀地理活動室和生物標本室,商討并確定解說內容。 地理解說模型有等高線地形圖、三球儀、山谷風的形成、喜馬拉雅山垂直自然帶、太陽系演示儀、經(jīng)緯度儀、云貴喀斯特地貌。
生物解說模型有眼球結構和視覺的形成、耳的結構和聽覺形成、脊椎動物大集合、人體骨骼、人體泌尿系統(tǒng)、心臟模型和血液循環(huán)、植物根、莖、葉、花的結構和功能。
環(huán)節(jié)二 培訓解說員
地生組老師在班級和班級微信群發(fā)通知倡議學生參加“解說員”活動,確定參加解說員人數(shù);人數(shù)確定后進行初篩,解說員根據(jù)老師提供的解說內容選擇自己要解說的模型,在規(guī)定時間上交解說稿,隨后地生老師對學生的解說稿進行指導和修改;在學生熟悉解說內容的基礎上,地生老師帶領相關解說員分別參觀地理活動室和生物標本室,進一步熟悉解說模型,相關老師給予進一步指導,目的在于訓練解說員能達到模型和文字結合的熟練解說。
最后,地生組老師利用大課間時間讓所有解說員在一樓圖書室當面模擬解說,以訓練解說員的臨場反應能力。
環(huán)節(jié)三 現(xiàn)場解說
活動現(xiàn)場,地生組提供的一件件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科普展品,讓學生們大開眼界、興奮不已?!靶⌒〗庹f員”聲情并茂的講解,更是博得了廣大師生的陣陣喝彩。
在地生組老師的有序組織下,講解員們講一講,學生們聽一聽、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問一問,氣氛熱烈而和諧,在開放的大課堂上,個性化地汲取地理知識,探索生物奧秘,品嘗著別樣的“地生科普大餐”。
本次活動從4月11號到4月14號持續(xù)開展,為學校師生帶來了一場科普盛宴,開闊了學生們的眼界,進一步激發(fā)了孩子們學習地理和生物的熱情和興趣。
活動結束后,學生們紛紛表示近距離地感受到地理和生物的獨特魅力,達到了答疑解惑、溝通互動、愉快學習的效果。(李斐)
責編:張穎
編輯: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