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隴縣東南職中120余師生,6月10日,隴縣雨潤幼兒園150余師生走進隴縣博物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從古代文物的斑駁印記到現(xiàn)代科技的互動體驗,同學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觸摸歷史脈絡,感受文化魅力。
童心看世界 研學趣成長
踏入博物館大廳,同學們立刻被文物吸引,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開啟了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展廳內(nèi),商周青銅器的莊重、唐宋飾品的雅致、明清瓷器的精巧依次呈現(xiàn)。講解員以“文物會說話”為主題,用生動故事串聯(lián)起歷史脈絡,同學們時而俯身觀察文物細節(jié),時而認真記錄筆記,目光中滿是好奇。
文物敘事:觸摸文明的肌理。在古代歷史展廳,青銅器的幽光最先映入眼簾,造型莊重的鼎簋之上,饕餮紋依舊清晰,仿佛在訴說商周時期的祭祀禮儀;唐代駱駝俑昂首而立,駝峰間的絲綢卷軸仿佛還帶著絲綢之路的風沙。
講解員以“文物的自我陳述”為切入點,將每件器物還原到具體的歷史場景中。這種“器物即歷史”的解讀方式,讓抽象的年代數(shù)字轉化為可感知的生活切片,這種“打破圍墻”的教學方式,讓知識從平面走向立體。
最好的教育在路上,但絕對不是簡單的研學。研學旅游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課堂”,是學校教育的延伸。當孩子們親眼目睹過青銅器的紋路,凝視過古人筆下的山水,文化便不再是考卷上的考點,而是融入血脈的精神基因。這場行走的課堂,讓歷史文物可感、文化可觸,在同學們心中播下了一顆探尋文明的種子?。ü└澹弘]縣博物館)
責編:杜鵬飛
編輯: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