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尺講臺之上,有人傳授知識,有人點亮思想,有的人,則用生命去溫暖生命。華陰市華山中學黨紅英老師正是這樣一位以心為炬的教育踐行者。執(zhí)教二十六載,擔任班主任近二十年,在她看來,教育是一場精妙絕倫的”心靈化學”:每一個青春的靈魂,都是蘊藏著巨大能量的獨特元素,有的活潑,有的沉靜,有的甚至帶著一絲危險的鋒芒。而班主任的藝術(shù),就在于以智慧為”溶劑”,以丹心作”催化”,精準調(diào)控”反應(yīng)”的溫度與氣壓,最終引爆他們內(nèi)在的潛能,生成最璀璨的華光。

寸心為炬,光陰淬煉育桃李
卓越,并非橫空出世,而是源于平凡的極致。二十六載光陰,黨老師的教育坐標始終鎖定在教學一線。她的教育時鐘,永遠為學生校準:
清晨六點二十,當大多數(shù)人還在睡夢中,她已推開教室的門,為同學們點亮燈火。她不只是簡單的”巡視”,而是靜靜地陪伴,為打瞌睡的學生輕輕提個醒,為凝思的目光送去鼓勵的微笑,成為這晨讀時光里最溫暖的守護者。
午后一點四十,是學生們最易困倦的時刻,她經(jīng)常進入教室,為有問題的學生答疑,為迷茫的學生開導(dǎo)、鼓勁。為學生搭建了解決化學難題、疏導(dǎo)學習焦慮的”臨時診所”。
晚自習的鈴聲響過,當校園逐漸歸于沉寂,她的身影再次出現(xiàn)在燈火通明的教室里,為依然刻苦努力的孩子進行著”一對一”的輔導(dǎo),在知識的浸潤中,常常忘記了時間。

這日復(fù)一日的堅守,看似平凡,卻蘊含著滴水穿石的力量。汗水澆灌的園地,自然碩果累累。黨老師所帶的班級,班風正,學風濃,屢次被評為”優(yōu)秀班集體”。她的教學成績突出,曾多次獲得華陰市教學質(zhì)量檢測優(yōu)秀獎,”高考優(yōu)秀教師”,所帶學生袁子恒、馬海濤、齊晨浩等同學在2025年高考中化學成績優(yōu)異。這些無聲的數(shù)據(jù)背后,是無數(shù)個清晨與深夜的執(zhí)著守望,是一位教育者最樸素、也最滾燙的承諾。
真情浸潤,春風化雨沐心田
蘇霍姆林斯基言:”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華中的圍墻內(nèi),黨老師的愛,是具體的,是可感的,是無處不在的。
這份愛,看似微不足道,卻直抵人心。運動會突降大雨,學生們在賽場上拼盡全力,全身被雨水浸透。黨老師滿眼的心疼,默默地將那些濕漉漉的衣服拿回家,洗凈、晾干;將淋濕的同學領(lǐng)回家準備好熱水、熱飯,溫暖了孩子們被雨水澆涼的心;當她發(fā)現(xiàn)班里有位同學因慢性腸胃炎,對食堂飯菜難以適應(yīng)時,她便在自家廚房里精心熬制易消化的粥品給她;每次??歼^后后,她總能第一時間捕捉到那些茫然、失落的身影,她會靜靜地走到他們身邊,抱抱他們、拍拍肩膀,用溫暖而堅定的目光告訴他們:”一次考試而已,老師陪你一起找原因,我們再出發(fā)。”高三備考階段,班里有位學生學習勁頭不足,理化成績拉分嚴重,她經(jīng)常和孩子談心,找原因、補弱項。學校的石桌邊、教室門前的走廊、講桌旁都有她和孩子一起努力的身影,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25年高考中,這位同學取得了她歷史上的最高分;孩子激動萬分,實現(xiàn)了自己的目標,黨老師由衷地為孩子高興。

她的付出,學生銘記于心。有學生在曾在信中回憶,黨老師身上”有一種前輩對晚輩的無盡關(guān)懷”,讓她看到了”親切得就如母親一樣的老師”。這份評價,或許就源于一次不經(jīng)意的鼓勵。當那位同學因當眾唱歌而局促不安時,是黨老師一句真誠的”唱得很美”將他窘迫的心解救。信的結(jié)尾寫道:”您不是平平無奇的老師,您影響著每個生命的綻放。”
良師善道,慧心巧解千千結(jié)
良師之”道”,在于能識人心之微,善解其結(jié)。面對青春期學生心中那些因沖動、迷茫、自卑而系下的”千千結(jié)”,黨老師總能以她的”慧心”,找到那根關(guān)鍵的線頭。
在她班里,有位因打架受處分的同學。這位同學自尊心強,因一時沖動受到學校嚴厲處分,心理委屈憋悶,漸漸開始了自我放逐。黨老師解結(jié)的第一步,是喚醒內(nèi)驅(qū)的”牽引”,引導(dǎo)他放下心防、體諒父母。最具智慧和膽魄的第二步,是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在班級活動中,讓孩子挑重任,慢慢地這位同學找回自我,重拾了信心,他在老師溫暖鼓勵的目光中、在她堅定的信任中,逐漸走出自己的陰霾成為越來越好的自己。畢業(yè)時,家長發(fā)來一長段話表示感謝:孩子雖然成績不是很理想,但是在黨老師的教育下變的感恩父母,情緒穩(wěn)定,并且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定的規(guī)劃,孩子的變化家長很滿意,對老師的付出和教育充滿了感激。
身為化學教師,黨老師深知”催化劑”的價值。在教育這個更宏大、更復(fù)雜的”反應(yīng)場”里,她就是那樣一種珍貴的”催化劑”–以智慧催化思想的成熟,以真情中和青春的迷惘,以擔當加速成長的進程。從為學生熬的一碗熱粥,到親手洗的一件校服;從一句不經(jīng)意的贊美,到一次足夠的信任。她以心為炬,燃燒自己,化作滿庭春風,吹拂著每一株桃李,直至芬芳滿園。她,無愧于人民教師的稱號,是新時代師者的典范。(馬鵬超)
責編:杜鵬飛
編輯: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