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為了弘揚傳統(tǒng)文化,丹鳳縣第五小學充分挖掘端午節(jié)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增強民俗體驗為重點,引導學生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懷,學校邀請家長代表參加此次活動,快來看看五小學子是如何度過端午節(jié)的吧!
端午習俗我來講。家長代表呂叔叔帶領學生共同學習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習俗,讓學生知道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學生在領略了傳統(tǒng)文化魅力的同時,在心中也根植了一顆文化自信的種子。
經典詩詞共誦讀。透過歷史的烽煙,讓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從遠古走來,從滔滔的汨羅江走來,走到我們中間,走進我們心海。白墨鈺和她的媽媽共同帶來端午詩詞親子誦讀《端午詠屈原》,張晟瀟和他的媽媽帶來端午詩詞親子誦讀《端午》,一起為經典發(fā)聲。
傳統(tǒng)禮儀我來學。端午民俗濃,漢服余韻揚。端午+漢服,碰撞出不一樣的精彩。男生溫文爾雅,女生落落大方。孩子們在感受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同時,跟著王老師學習傳統(tǒng)揖禮?!耙尽敝腹笆中卸Y,根據雙方的地位和地位,作揖有土揖、時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中華禮儀的魅力深深吸引著同學們,瞧,他們學習的多認真??!
共同編織五彩夢。五彩繩,又稱五彩絲、五色絲,在端午節(jié)佩戴五彩繩以辟邪,有祈福納吉之意。家長們?yōu)楹⒆觽冎v解了五彩繩的編織方法,并讓孩子們親手去動手實踐。同學們大展身手、各盡所能,將平日里的花布、彩色線、小配飾、香料等材料,經過他們的巧手舞弄,都成了一個個玲瓏奪目、造型各異的漂亮五彩繩。擦雄黃、掛艾草也是端午的主要習俗之一,老師們親自為孩子們點上雄黃,期望孩子們遠離毒蟲,消災防病。
端午美食我來做。端午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之一。隊員們在家里向長輩學習粽子的各種包法,并且邀請家長到學校,為孩子們示范粽子的包法。孩子們在家長的指導下折斛葉、填糯米、加蜜棗、壓實、扎繩,一道道工序完成后,造型可愛的粽子相繼誕生。
悠悠粽葉傳千古,聲聲吟唱誦端午。端午節(jié)不僅僅是一個節(jié)日,它更有著自己的歷史意義。之所以成為傳統(tǒng),是因為他的內在風韻需要我們去品味,他深層次的文化需要咱們去傳承。端午節(jié)主題實踐活動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大門,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同時也體會到了勞動帶來的快樂,感受到了實踐的內涵與魅力,這里不僅有艾草飄香的詩與遠方,也有所有美好的接“粽”而至。(怡 涵)
責編:杜鵬飛
編輯: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