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來幫我搶割麥子,眼瞅著又要下雨,再不收就要爛在地里了……”5月25日,看著自己的3畝多小麥全被大家收割完,白河縣倉上鎮(zhèn)村民王光亮終于松了口氣,連聲道謝。
又是一年夏收季,麥浪翻滾穗飄香。白河縣倉上鎮(zhèn)裴家村李家坡200畝糧油示范點的小麥已經熟透,但連續(xù)幾天的陰雨阻滯了成熟小麥的收獲。在一處麥田前,農戶王光亮看著地里黃燦燦的麥浪,自己卻因病無法去地里干活,急得他在路邊來回踱步,連連嘆氣。
“老王,在家嗎?我們來收麥子了!”正在這時,坎下不遠處傳來了聲音,他循聲而去,只見一支身穿“紅馬甲”的隊伍正沿著坎子浩浩蕩蕩地走來。原來,鎮(zhèn)主要領導得知鎮(zhèn)裴家村糧油示范點的麥子急待收割,但連續(xù)陰雨天氣,再加上農戶人手不足,導致部分麥子還沒搶收回來,便當即決定組織鎮(zhèn)政府機關黨員干部成立一支收麥志愿服務隊,前往裴家村幫助農戶收割,半路上一些熱心村民也紛紛聞訊趕來,自愿加入了收麥隊伍。
眼看天邊烏云翻涌,“紅馬甲”們搶抓時間,走進王光亮的麥田,排開曬口,收割、扎捆、搬運,隨著鐮刀的揮動,麥地里“嚓嚓嚓”的割麥聲此起彼伏,一捆捆秸穗被收集在一起,碼成一堆堆麥垛,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收麥行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看這天氣,估計還有雨,大家都加把勁,每個人多割一點,農民就少點損失,我們的幫扶就更有意義!”白河縣紀委書記王光榮儼然是個種地老手,一邊割一邊給大家鼓勁加油。
人多力量大,互助見真情。短短半天的時間,3畝多的麥子就被搶收一空。在這次的志愿服務隊中,有不少來自城里的年輕干部,從未干過割麥這種農活,第一次體驗農事,有的被鐮刀磨破了手,仍堅持不停,有人不會綁扎麥捆,就向“把式”請教,慢慢掌握了技術要領,大家齊心協(xié)力,不叫苦不喊累,展現了黨員干部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豐收地里學技能,互幫互助見真情?!皳屜摹敝驹阜栈顒?,是白河縣倉上鎮(zhèn)推進“四比四創(chuàng)”主題活動走深走實的有力注腳,更是深入踐行新時代文明實踐常態(tài)服務機制,精準對接村民需求的具體行動,幫農助農的同時,也讓年輕干部學到了生產技能,親身領悟了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來之不易。
“我每天吃著白米細面,今天才真正體會到了農民種糧的辛苦,以后要更加珍惜糧食。”今天頭一次割麥的女干部余曉,滿臉汗水的向同事們分享著內心感受!“去年我們村搞糧油示范點,規(guī)劃地塊涉及40家土地,由十九戶負責種植,當時有病的王光亮二話沒說,請人種了這幾畝麥子,前兩天一直下雨,我最不放心的就是這一戶,非常感謝政府干部和村民志愿者來幫忙,麥子收回來,我們就放心了!”村支部書記李加壽說,等天氣晴好了,再組織人幫王光亮把麥子脫粒出來,保證每粒糧食安全入倉。
暮色時分,密集的雨點又落了下來。不過,王光亮今夜可以安穩(wěn)入睡。(供稿:白河縣倉上鎮(zhèn))
責編:張穎
編輯:鄢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