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有一種距離,叫1213公里,有一種執(zhí)著,叫勤業(yè)愛生,期待自己,可以成為心中皓月,前行路燈,更期待,我和我的小伙伴們都能成為這樣的老師 : 不甘于平庸,還在為夢想奮斗,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渾身都閃耀著樂觀與自信的光芒?!?/p>
她就是漢陰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掛職副校長——常州市骨干教師、溧陽市學科帶頭人、常州市優(yōu)秀黨務(wù)工作者、溧陽市師德標兵、溧陽市貝橋幼兒園園長韓淑芬。2024年8月她一路西行來到陜西省安康市漢陰縣,從此與漢陰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結(jié)緣,成為蘇陜協(xié)作一名支教教師,把愛灑向”三沈故里,人文漢陰“這篇熱土上,用心、用情、用意譜寫她支教歲月的華美篇章……
以身作則,彰顯幫扶擔當。作為一名掛職副校長,她時刻銘記履職擔當作為,砥礪奮進,為漢陰教育教學奉獻一份力量,她不僅深入各校區(qū)實地查看,深入課堂教學一線,參與所有集團行政會、集團全體教師會,更是走進學校教研,走進學校活動、走近老師,走近學生。她用實際行動努力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結(jié)合實際分享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議。
堅守初心,涵養(yǎng)教育情懷。她說”老師是園丁、是土壤,要用心用愛用有趣的靈魂去培育種子、去正能量影響另一個靈魂。因此,每一個課堂,應(yīng)該是且必須是一個有用、有趣、用心、用愛的靈魂棲息地、靈魂擺渡地,從而使得每個生命的價值都得到發(fā)芽、長葉和成長,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終極,就是讓每個孩子的未來可期,每個孩子的生命質(zhì)量可期?!伴_學初她主動爭取了教學的機會,走進教學一線,在課堂上,她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給學生多一點思考問題的時間,多一點知識消化反饋的余地,多一點進行活動表現(xiàn)的機會,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除每天全程參與學校的各項教育教育活動外,她還堅持每周二去太平校區(qū)蹲點指導,每次去,她都會走進的課堂與學生交流,課下與老師深入的交流。
無私奉獻,鑄就教育之魂。在全校班主任培訓會上,她作《亦“管”亦“理”總相宜》專題講座,結(jié)合自己多年工作中的實例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經(jīng)驗分享給教育同伴,幫助班主任們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好地服務(wù)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她說“教育的意義不是教材,不是課堂,而是人點亮人,教與育,更是互相成就的關(guān)系,孩子們的養(yǎng)成教育,無論是班主任,還是任課老師,都是責無旁貸”;在開展家庭教育指導講座中,她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強調(diào)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并對全體家長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期待學校和家庭成為教育共同體,讓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共同給予孩子最好的陪伴,最好的引領(lǐng),最深的關(guān)愛!
志同道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攜手共進者,不問來自西東。她說“師者如光,微以致遠。教育,一半是愛,一半是被愛,雙向奔赴,才是援陜的意義。一年,更多的是結(jié)識志同道合的攜手伙伴,探討學校智慧管理;是回歸情懷依舊的靈動課堂,助力學生科學學習;是共研教學研究的行進方向,邀約專業(yè)深層引領(lǐng)……”(趙風廷)
責編:張穎
編輯: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