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咧!咱們上雪山挖土豆去咧!”
巴山深處鎮(zhèn)坪土生土長的盛世學(xué)老師,背著背簍喊我陪他挖土豆。
雪停天朗,巴山一派銀裝。盛老師家的土豆地,在山腰的斜坡處。
巴山鎮(zhèn)坪,陰歷九月收獲的土豆樓上樓下地窖都堆滿了,陡坡坡地的土豆留在土里,睡在雪地里的土豆,做了一冬的夢就更瓷實、香甜、糯軟了,雪地里刨出來的土豆,是春節(jié)宴席最好的配菜。
土豆地的左邊是竹林,雪壓著竹子,陽光一照,積雪簌簌落下。右邊是板栗樹,枝丫上坐著厚雪,儼然一個個白發(fā)老者,仰望巴山。地頂頭是常青松,被雪簇成一個個白塔,直插藍(lán)天。斜坡土豆地,白花花的,是凝固的瀑布,從山頂垂下來。一窩一窩凸起的土豆,錯落有致地繡在瀑布上,成了滿地的“白饅頭”。照著“白饅頭”一镢頭挖下去,白雪、黑土、黃土豆就一起翻出來了,瀑布就變成了菊花搖曳的油畫。一窩一窩的黃土豆,恰到好處地點綴著菊花花蕊,白雪陪襯冬陽下的土豆黃爛漫了。
土豆是鎮(zhèn)坪人的主糧。一到冬天,人們就在土豆地中央煨一堆火糞?;鸺S是用雜草、枯葉、枯枝做材料,一層可燃物、一層土,圍成一個一個小山,留下火眼,文火燒,青煙熏,慢慢烤。一個冬天煨下來,純天然的有機(jī)肥料煨好了。上等的火糞黑中泛黃,有股濃濃的腐殖質(zhì)與青草的香味,拿這種火糞給下窩的土豆伴底肥,長出的土豆才別有風(fēng)味。
黃鸝叫,芋下窩;春雨澆,土豆好。三月,是鎮(zhèn)坪下種土豆的好時機(jī),選好的土豆種子,切開,晾曬,挖窩,下種,丟一把火糞,掩蓋。等一場春雨淋過,黑土地里的土豆萌芽了,綠尖兒頂出地面,立在春風(fēng)里,享受溫暖春陽。
諺語說,七上八下九開挖,土里都是金疙瘩。說的就是巴山土豆。七月長上,就是瘋長土豆秧子。如火的炎陽下,土豆秧狂長,蓬蓬勃勃的土豆秧鋪滿地,一株一株的土豆苗,狠勁地吸收陽光,儲存營養(yǎng)。等待八月,開始坐果。這時候,幾陣秋風(fēng)吹過,秧子開花了,花越繁,果越多。開在地里的土豆花,就是綠色夜空中的明星,璀璨了巴山。這是巴山一幅豐收的油畫,山風(fēng)吹過,油畫波動可是,土豆花必須摘掉,不然它與根部的果實掙營養(yǎng)。待到八月來臨,吸滿天地精華的土豆秧開始坐上金色的果實,這時的土豆根部,開始膨脹,凸起一個個小土包。土包越脹越大,直到爆裂,露出土豆,秋風(fēng)中笑,金黃色的秋天就藏在黑土地里。
“開挖咧!”
鎮(zhèn)坪的漢子,對著大山一聲喊,男女老少,扛著镢頭,背著簍子,開始收獲九月的土豆。在小溪邊、在山頂、在幽谷,在坳里,都是刨土豆的身影。勞動的山歌聲,從柏樹林傳到竹林邊,又從竹林邊丟到山崖上,此起彼伏,好不快樂。云朵來了,山上飄;山風(fēng)來了,谷里躥;狗兒來了,地頭歡;牛兒來了,啃食泛黃的土豆秧;喜鵲、八哥、竹雞子也趕來了,在翻新的黑土地上跳躍著找蟲子吃;汽笛聲來了,泊在山道上、村部旁,等待裝載巴山的秋天。
收下的土豆,大個兒被大車小車?yán)撸瑫充N到各大城市。中個兒的,堆在堂屋、地窖、竹樓上,自個吃或者打成土豆粉,吊成土豆粉條,或做成土豆干。小個兒的,堆在陽光下,吸一吸白霜,做一個甜夢,成為小吃老板的搶手貨,大街小巷的油炸巴山蒜泥土豆蛋,是老少喜歡的搶手好食品。
巴山腹地的鎮(zhèn)坪,地理獨特,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長壽之鄉(xiāng),更是土豆生長的沃土之地。這里光照充分,晝夜溫差大,土豆生長期長,造就了巴山土豆特有的風(fēng)味,獲得國家地理標(biāo)志產(chǎn)品的鎮(zhèn)坪土豆,從色澤上看,有金黃的、淡紅的、雪白的、青紫的,色彩絢麗,看一眼就生食欲。從形狀上瞧,有球狀的、橢圓的、長筒的,這些土豆,光滑如玉,皮薄芽少,質(zhì)地細(xì)密。從味道上品,面、甜、糯、軟,香氣撲鼻,入口不忘。特別是從雪地里挖出來的土豆,更是一絕,最適合做土豆泥,糯糯的像糯米年糕,成了贊不絕口的好食品。
在鎮(zhèn)坪,問及長壽老人的秘訣,愛開玩笑的老人們捋捋胡須說:“一口洋芋坨坨、一口臘肉坨坨啥;一缸子老葉茶,一壺苞谷酒啥?!辨?zhèn)坪人把洋芋的“芋”說成“乳”,調(diào)子拉得長長的,可見他們對土豆是何等的鐘愛。
土豆也是干糧,燉、煮、熬、燒,都是美味。入冬,堂屋的火龍邊的紅火灰中,放幾個土豆,等到哧哧啦啦的白煙騰完,土豆熟了,燙手的土豆在手中幾倒騰,剝開皮,一縷白煙帶著甜香味升騰,咬一口,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若加上燒焦山核桃仁一起吃,焦香味、土豆的香味結(jié)合在一起,裂變成另一種香味,真就是仙間的美味了。燒一顆紫色或者紅色土豆,拿在手中的是一塊紫色圓玉或者橘紅的月亮了,左看右看,真不忍心下口。土豆面面飯,土豆?fàn)F四季豆,土豆干燉臘肉,都是硬茬飯,漢子們干重活前,都要咥上幾碗,可以管飽大半天。
鎮(zhèn)坪的土豆也是菜肴的好材料,烹飪方法,百花齊放,每一道土豆菜肴,讓人嘗過留香。
洋芋粑粑炒臘肉成為大酒店里的壓軸菜。據(jù)說這道流傳在山南民間的菜在乾隆年間升為官家菜肴。土豆去皮,打成糊狀,加上辣椒粉、花椒粉、蔥姜蒜末攪拌,捏成月亮狀,在鍋里用油煎至兩面微黃,切成條狀,同臘肉一起炒,配上紅椒、綠椒、蔥段、姜片,是一盤騰著香氣的五彩繽紛立體畫,洋芋粑粑吸收了臘肉中的脂肪,洋芋粑粑更香,臘肉中摻和了洋芋粑粑的土豆香,臘肉更加可口不膩。
至于清油煎土豆片,土豆蒜蓉,麻辣土豆蛋,土豆青菜泥,干土豆片燜土雞,都登上酒店的大雅之堂。如今的鎮(zhèn)坪人,把土豆產(chǎn)業(yè)做大做強(qiáng),生產(chǎn)、加工、銷售一條龍,成了巴山人的致富產(chǎn)業(yè)鏈。
高速公路貫通的鎮(zhèn)坪,每每有外地的客人路過于此,總要把車拐進(jìn)鎮(zhèn)坪,在農(nóng)家,在菜市場帶上幾袋鎮(zhèn)坪土豆回家,嘗嘗巴山鎮(zhèn)坪土豆的香。鎮(zhèn)坪歸鄉(xiāng)的海外教授、學(xué)者,返回時總是在行囊里或者后備箱里,塞滿土豆或者土豆制品,甜美的鄉(xiāng)味帶走,濃濃的鄉(xiāng)愁留下。(供稿:鎮(zhèn)坪縣文聯(lián))
責(zé)編:杜鵬飛
編輯:李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