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平利法院八仙法庭充分發(fā)揮巡回審判職能,將法庭搬進村委會,成功調解一起贍養(yǎng)糾紛案件,用司法溫度化解了家庭矛盾,維護了社會和諧。
原告王大爺年逾古稀,體弱多病,喪失了勞動能力,王大爺的老伴更是偏癱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老兩口的生活陷入困境。然而,幾個子女卻因各種原因,對老人的贍養(yǎng)問題相互推諉,致使老人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無奈之下,王大爺向法院提起訴訟,希望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贍養(yǎng)難題。
考慮到王大爺行動不便,且此類贍養(yǎng)糾紛案件在農村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教育意義,八仙法庭決定采用巡回審判的方式,將法庭搬到村委會,既方便當事人訴訟,又能起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會效果。
庭審過程中,法官耐心傾聽了王大爺的訴求,王大爺的子女們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有的抱怨經濟壓力大,有的對老人過往的一些做法心存怨懟,大家各執(zhí)己見,調解局面僵化。面對這種情況,法官沒有急于下判,而是從法、理、情三個層面入手,進行釋法說理、教育疏導。法官先向王大爺的子女們講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關于贍養(yǎng)義務的規(guī)定,明確指出贍養(yǎng)父母是子女應盡的法定義務,不履行贍養(yǎng)義務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隨后,又以“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為切入點,通過講述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孝道故事,引導子女們回憶父母含辛茹苦養(yǎng)育的點點滴滴,喚起他們內心的良知和責任感。最后,人民陪審員又順勢說起了八仙鎮(zhèn)當地的風俗習慣、身邊孝老愛親的故事,對當事人進行勸解說服。在合議庭的耐心勸導下,子女們逐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紛紛表示愿意承擔贍養(yǎng)父母的責任。經過反復協商,最終達成調解協議,至此,這起贍養(yǎng)糾紛案件得到了圓滿解決。
巡回審判結束后,法官結合本案為周邊的村民開展了一場生動的普法宣傳,詳細解答了村民們在贍養(yǎng)、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問題。村民們紛紛表示:“這種家門口的庭審方式讓他們更直觀地感受到了法律的威嚴和溫度,也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法律知識?!保ㄎ簞倓?、鄭欽)
責編:張穎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