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在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一場別開生面的“古法造紙術”主題活動在旬陽市博物館拉開帷幕,吸引了眾多傳統(tǒng)文化愛好者齊聚一堂?;顒右猿两襟w驗與知識科普相結合的形式,讓游客近距離領略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奏響了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動人樂章。
活動在“文博小課堂”中正式啟航。講解員化身文化使者,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將造紙術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從古代造紙術的起源,到蔡倫改進造紙工藝的傳奇故事,再到這項偉大發(fā)明對世界文明發(fā)展的深遠影響,一個個知識點如珍珠般串聯(lián),為參與者搭建起一座通向古代智慧的橋梁,讓大家對這一凝聚著古人智慧結晶的古老技藝有了系統(tǒng)且深刻的認知。
隨后,充滿趣味與創(chuàng)意的“魔法實驗室”環(huán)節(jié)將活動推向高潮。志愿者早已將紙漿、色彩斑斕的花草等材料及工具準備就緒,并通過細致入微的現場演示,將古法造紙的關鍵步驟一一拆解。在講解員的指導下,參與者紛紛化身“造紙匠人”,全情投入到創(chuàng)作之中。他們專注地舀取細膩的紙漿,輕輕鋪展使其均勻平整,再精心挑選心儀的花草進行點綴,最后耐心等待水分瀝干。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張張承載著創(chuàng)意與巧思的花草紙驚艷亮相。這些作品或素雅清新,或絢麗多彩,每一張都獨一無二,宛如一幅幅靈動的藝術品,訴說著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創(chuàng)意碰撞出的奇妙故事。
“今天的活動太有意思了!”小小參與者陳雨涵興奮地分享道,“我不僅知道了蔡倫改進造紙術的故事,還親手做出了屬于自己的花草紙。我打算把它做成精美擺件,而且親手制作的過程真的特別有成就感,古人太有智慧了!”
此次“古法造紙術”主題活動,不僅為參與者打造了一場沉浸式的非遺體驗之旅,讓大家在親手實踐中觸摸到古法造紙技藝的溫度,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更在無形中播撒下非遺保護與傳承的種子,激發(fā)了人們對非遺文化的熱愛,增強了大家守護非遺、傳承文明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劉妮)
責編:杜鵬飛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