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秦嶺,層巒疊翠,仿佛無言的史書,將無數(shù)壯烈篇章深藏于褶皺溝壑。2025年5月,帶著對歷史的敬畏和對英烈的敬仰,商南縣人民檢察院聯(lián)合縣黨史辦、退役軍人事務局組成“尋保傳”小隊,深入清油河鎮(zhèn)團坪村尋訪九十年前犧牲的劉家花屋蘇維埃政權赤衛(wèi)隊隊長胡敦有烈士遺骸埋葬地。
尋根:青山無言埋忠骨
從縣城驅車沿清腰路朝北行駛三十余里到團坪村后,沿著崎嶇的山路步行一個多小時,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一行人來到一片人跡罕至的山坳。齊腰的荒草瘋長,藤蔓糾纏,如同時光布下的迷障,試圖將一段血染的記憶永久封存。山風穿過林隙,低回如訴,空氣中彌漫著泥土與腐葉的氣息,還有一絲難以言喻的、歷史的沉寂?!熬驮谀强脴湎隆崩险叩穆曇魩е┩笗r空的沉重。大家的心瞬間揪緊,奮力劈開荊棘。終于,在幾株虬曲的枝干蔭蔽下,一處幾乎被落葉和荒土湮沒的隆起,靜靜地躺在那里。沒有墓碑,沒有標識, 只有幾塊風化嚴重的青石,倔強地拱衛(wèi)著方寸之地。陽光艱難地穿透濃密的葉隙,斑駁地灑落,仿佛為這沉寂的角落投下一束遲來的追光。那一刻,萬籟俱寂。唯有山風掠過樹梢的鳴咽,仿佛在低語著九十年前那場慘烈的戰(zhàn)斗。時空交錯, 眼前的荒冢與革命先輩壯烈犧牲的場景形成了強烈對比, “青山處處埋忠骨”的蒼涼與崇高深深震撼了大家。讓烈士英靈安息、讓烈士精神傳承,是新時代檢察人義不容辭:協(xié)調推動史料比對,引入專業(yè)技術鑒定,走訪求證知情者、烈屬……檢察機關的調查核實,如同一次莊嚴的歷史解碼,每一步,都懷著對歷史的虔誠和對英靈的敬重。最終確認這片被青山環(huán)抱、 幾乎被遺忘的角落,正是1935年為掩護群眾轉移而壯烈犧牲的赤衛(wèi)隊長————胡敦有烈士的長眠之所。那一刻,這處被荒草遮蔽的角落,不再僅僅是一個地理坐標,它驟然有了名字,有了溫度,有了穿越時空、重逾千鈞的力量。這次深山叩問,是商南檢察院“尋訪革命舊址、保護革命文物、 傳承革命精神”專項活動最具象、最觸動人心的注腳。
?銘記:崢嶸歲月灑熱血
1935年5月18日,中共豫陜特委書記鄭位三率紅二十五軍豫陜游擊師進駐清油河兩岔河劉家灣,經過廣泛發(fā)動群眾,紅軍于次日在劉家花屋前召開1200多人的群眾大會,宣講紅軍的政治主張和建立蘇區(qū)根據(jù)地、成立蘇維埃政府的重大意義,經過群眾選舉,成立了劉家花屋區(qū)蘇維埃政府,點燃了土地革命之火。“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浪潮風起云涌,短短數(shù)月間,蘇維埃政府帶領群眾打擊土豪88戶,焚燒地契債簿,將4350石土地、244間房屋、120余頭耕牛分給世代受壓迫的農民。1935年8月,蘇區(qū)遭到反動勢力的瘋狂反撲,國民黨龐炳勛部大舉“清剿”游擊隊。時任祝家店赤衛(wèi)隊隊長的胡敦有,在掩護群眾轉移時不幸被俘。面對酷刑,他大義凜然,寧死不屈,用年輕的生命捍衛(wèi)了崇高的革命信念,鑄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胡敦有烈士是千千萬萬犧牲在商南這片紅色熱土上的英雄縮影,他們的忠誠信念、 為民情懷、斗爭精神和無畏犧牲,是融入這片土地最深沉、最寶貴的紅色基因,也是激勵新時代檢察人砥礪前行的力量源泉。
守護:紅色基因永傳承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烈士安葬辦法》,在充分尊崇烈屬意愿的基礎上,商南縣人民檢察院依法能動履職,聯(lián)合相關部門,將胡敦有烈士遺骸遷葬至商南縣烈士陵園,使其英魂終得歸所,與戰(zhàn)友共沐榮光。鮮紅的五角星與金色碑文,無聲訴說著信仰的永恒。此次遷葬,是商南檢察深化“尋保傳”活動的生動實踐,是以法治力量尊崇英烈、撫慰歷史的莊嚴宣示。近年來,商南縣檢察院立足法律監(jiān)督職能,協(xié)同各方力量,通過公益訴訟精準監(jiān)督、健全協(xié)作機制、延伸社會治理職能等舉措,系統(tǒng)推進縣域內劉家花屋區(qū)蘇維埃政府舊址、白魯?shù)A會議舊址等重要紅色資源的保護與精神傳承,使革命遺址成為“活的歷史教科書”,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檢察藍”守護“中國紅”的忠誠擔當。
此次尋訪讓大家深刻認識到:檢察機關在文化保護中使命在肩、責無旁貸。在商南這片被熱血浸染的土地上,新時代檢察人要以歷史的自覺,傳承先烈的忠誠與擔當,持續(xù)開展“尋保傳”活動,筑牢法治屏障,讓紅色基因生生不息, 讓革命精神薪火相傳,為守護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凝聚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貢獻堅實的檢察力量?。ㄍ趺酚?? 謝好)
責編:張穎
編輯: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