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睘檫M一步夯實教師隊伍建設根基,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傳、幫、帶”的引領輻射作用,助力青年教師加速成長、精進教師教學能力,近日,延安市新區(qū)第四中學中學部為期兩周的“青藍工程”徒弟匯報課活動圓滿落下帷幕。活動中,中學部共40位青年教師登臺授課,他們精心打磨課堂,充分展現(xiàn)扎實的教學功底與鮮活的課堂設計,在三尺講臺上盡展風采,演繹出一場場智慧迸發(fā)、激情涌動的教學盛宴,為“青藍工程”的階段性成果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精密部署:筑牢活動“保障線”
自活動籌備之初,學校教科處便以“高標準、嚴要求、重實效”為原則,制定了內容詳實、流程清晰的活動方案,為“青藍工程” 徒弟匯報課有序推進筑牢根基。各學科組迅速響應、積極動員,組內氛圍熱烈。參與師徒結對的教師們更是全身心投入,從精準選課、精心打磨教學設計,到反復試課磨課、優(yōu)化教學細節(jié),每一步都力求扎實高效,確保課堂呈現(xiàn)兼具質量與亮點。
課堂風采:新師逐夢“綻芳華”
三尺講臺間,青年教師們綻放多樣教學魅力:時而慷慨激昂,用飽滿熱情帶動學生情感共鳴;時而循循善誘,以細膩引導化解知識難點;時而沉穩(wěn)大氣,憑從容節(jié)奏保障教學實效。風格雖各有千秋,卻始終緊扣新教學理念,將“四?動融合”課堂模式詳細落實:通過趣味互動調動學生“動起來”,借助啟發(fā)提問推動思維“活起來”,讓課堂不僅是知識傳遞的場所,更成為學生主動探索的樂園。扎實的板書設計、嫻熟的設備操作、靈活的課堂應變,既印證了平日打磨的功底,更讓眾人看到青年教師蓬勃的成長力量。
兩周時間里,40位青年教師各展所長,將“四?動融合”課堂模式融入教學實踐,呈現(xiàn)出一節(jié)節(jié)亮點紛呈的課例。
聽課共研:同仁聚力“助成長”
匯報課期間,學校全體教師積極參與聽評課活動,跨學科、跨年級聽課的身影更成為校園里的一道風景線。聽課教師手持聽課筆記,專注記錄課堂環(huán)節(jié)設計、學生互動狀態(tài)與教學亮點,從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師生互動是否有效到重難點是否突出,每一處細節(jié)都細致標注。課后,大家主動結合聽課記錄分享感悟——既為授課教師提供多元參考,也為自身教學改進汲取養(yǎng)分。
研思共行:評課交流“促提升”
“一節(jié)課的價值,不僅在于課堂上的40分鐘,更在于課后的反思與研討。”每節(jié)匯報課結束后,評課交流環(huán)節(jié)隨即展開,由各學科備課組長主持,徒弟、師傅、學科組教師共同參與。授課教師首先分享教學思路,復盤課堂中的亮點與遺憾,備課組結合評分標準,從教學目標達成度、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性、學生課堂參與度等方面客觀評價,師傅結合磨課過程與課堂實際,與徒弟深入分析問題根源,形成“反思—評價—建議—提升”的閉環(huán)。
青藍薪傳:賦能成長“無止境”
本次“青藍工程”徒弟匯報課,既是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大檢閱”,也是師徒攜手共進的“練兵場”。師傅們全程陪伴磨課、聽課、評課,用經驗為徒弟“引路”;青年教師則在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展現(xiàn)出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青藍相接,薪火相傳;教研相長,未來可期。延安市新區(qū)第四中學將持續(xù)以“青藍工程”為載體,為青年教師搭建更多成長平臺,推動師徒共研、學科共進,以優(yōu)質師資助力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再上新臺階,讓“青藍之花”在校園中持續(xù)綻放!(王予涵)
責編:杜鵬飛
編輯: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