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引領同學們在吟詠誦讀中得以文化滋養(yǎng),在鄠邑區(qū)文化和旅游體育局的指導下,由西安市鄠邑區(qū)文化館、圖書館、文管所聯合舉辦的2023年暑期少兒公益國學經典誦讀系列活動于7月25日正式結業(yè)。

結業(yè)儀式在鄠邑區(qū)文廟大成殿前舉行。儀式由西安市鄠邑區(qū)文化館副館長樊金紅主持,鄠邑區(qū)文旅局黨委副書記劉琨鋼、鄠邑區(qū)政協常委民盟鄠邑工委副主委王瑞博、區(qū)文化館館長程君寶、區(qū)文管所所長王亞洲、區(qū)圖書館工會主席劉忠利、區(qū)文化館工會主席鄭艷、區(qū)第一中學高級語文教師王社會等出席儀式。

還是那本《論語》,還是那棵古樹,還是那座廟宇,還是那樣明媚的清晨以及天真的笑臉……不同的是日歷已翻過了二十一頁,不同的是原本嶄新的《論語》書上已用各種筆記和折痕記錄著孩子們的成長,不同的是同學們原本那一張張笑臉上期待的眼神如今變得更加自信和篤定。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精讀班的同學們借用《孔子世家贊》中司馬遷對孔子品德與言行的贊美,來表達自己內心對國學經典的敬意。古人有高德者則暮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在仰慕與追隨之間明確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同學們經過二十天的學習,對《論語》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誦讀班的同學們身穿漢服誦讀《論語》,那聲音在孔廟古樸肅穆的宮墻下,在青苔老樹的枝葉間,在銘文碑刻的典雅文字上回蕩,仿佛穿越千年的對話。這場景讓人不經想起“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此時這里的“遠方”也許不僅指“遙遠的空間”,是不是還指“遙遠的時間”呢?
時光飛逝,同學們從最初誦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到學會去理解孔子提倡的“仁義禮智信”,感受孔子所追求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有經典相伴,這個暑假是如此的充實和精彩。
結業(yè)儀式上,文化館、圖書館、文管所的相關領導以及此次活動的授課老師為全體學員頒發(fā)結業(yè)證書和獎品,并鼓勵孩子們繼續(xù)學習經典傳統文化?;顒拥莫勂贩謩e是折扇和團扇,扇面由陜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西安市鄠邑區(qū)書法家協會顧問李強老師和陜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西安市鄠邑區(qū)文化館群文部主任仝海山老師親手書寫繪畫,扇面上名詞佳句均出自《論語》。
《論語》誦讀活動結束了,但對《論語》的學習才剛剛開始。此次活動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論語》的種子、中華經典文化的種子、情懷的種子,我們靜待花開?。ㄍ翡J素)
責編:杜鵬飛
編輯:鄢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