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蒲城縣法院秉承“柔情司法、調判促和”的家事審判理念,創(chuàng)新家事審判機制,運用“一二三四”工作法,打造家庭審判“四化”模式,促進基層社會有效治理,先后被表彰為“全國法院家事審判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
打造“一個中心”,實現家事審判柔性化。家事案件具有情感色彩和人倫特點,蒲城縣法院吸收當地歷史文化、名人事跡、風土人情元素,精心打造家事審判中心。在家事審判中心創(chuàng)建了以“孝道、和睦、和氣”為主題的家風文化墻,傳遞和諧和睦的家庭理念。家事審判法庭以家庭氛圍為主色調,以妻子、丈夫、父母、兄弟姐妹等稱謂取代了原告和被告。創(chuàng)設集溫情調解室、親子室、心理咨詢室等多功能區(qū)域,建立集案件審理、心理調試、多元調解等于一體的柔性服務平臺,實現了家事審判柔情化。? ???
推進“兩個延伸”,實現家事解紛多元化。多方聯(lián)動凝聚合力,依托縣婦聯(lián)婦女兒童維權服務中心平臺,會同公安、檢察、司法、民政等單位,成立家事多元調解委員會。建立家事調解員、家事調查員、情感觀察員、心理疏導員“四員”隊伍,促進112起家事糾紛有效化解。微調組織防微杜漸,發(fā)揮基層自治組織、網格員貼近群眾、了解社情的優(yōu)勢,邀請社區(qū)工作人員、村干部、鄉(xiāng)賢等志愿者,加入基層微調解機構,參與226起家事糾紛調解,力爭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找法庭。
做實“三個到位”,實現家事審判溫情化。訴前排查預防到位,落實“法庭+”工作機制,通過“法庭+綜治中心”“法庭+婦聯(lián)”等方式,定期開展家事糾紛隱患排查走訪,已排查預防家事糾紛79起,對家事糾紛做到早發(fā)現、早預防。依托法治副校長工作機制,開展“模擬法庭”、“蒲”法校園行等活動28次,為學生開設法治課堂。設立基層調解工作室17個、法官工作站16個,對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家事糾紛調處進行全方位指導,推動化解家事糾紛346起。訴中實質化解到位,結合家事案件特點,提前制作庭審提綱,總結案件爭議焦點,組織庭前證據交換,切實將家庭矛盾核心問題掌握在開庭前,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案。強化裁判文書說理,將法律精神、規(guī)則以及道德價值等內容置于裁判文書中,以情感說理的方式推動倫理道德與法律規(guī)則在家事案件中貫通融合。推出“庭后十分鐘”普法宣講模式,現場釋法說理,闡明法律規(guī)定及裁判理由,加強裁判文書的信服度、說服力、公信力,取得“以案釋法”的良好效果。訴后釋法回訪到位,以黨建為引領,立足實質化解糾紛,打造“黨心潤家心”品牌,針對具有黨員身份的當事人,構建判后多元幫扶體系。建立家事案件專門臺賬,常態(tài)化對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涉及未成年人撫養(yǎng)、涉老年人權益等102起案件進行跟蹤回訪,及時了解案件裁判后的履行情況及存在的問題,有效防止家事矛盾再次發(fā)生。
落實“四項機制”,實現家事審判專業(yè)化。打造專業(yè)化審判團隊。與縣編制委員會多次溝通協(xié)調,增設內設機構家事審判庭,組建“家事法官+法官助理+家事調解員/心理輔導員+書記員”審判團隊,累計審結案件3468件,實現家事案件專門化審理。制作專門訴訟材料。結合家事案件特點,制定區(qū)別于其他民事案件的權利義務告知書、挽救婚姻計劃書、婚姻狀況調查表、子女撫養(yǎng)情況調查表、離婚案件財產申報表等各類訴訟材料,并在案件審理中予以運用。設置離婚冷靜期。針對離婚案件,設置1個月冷靜期,給雙方當事人創(chuàng)造充分的冷靜時間,促使當事人在緩沖期內能夠從家庭責任方面明是非、重責任、惜親情,最終做到慎重決策,達成諒解,和平化解矛盾,實現案結事了人和。實施“四令一書”。收集離婚案件財產申報表1213份,把夫妻共同財產申報令制度貫穿家事審判全過程;發(fā)出人身安全保護令12份,防止家庭暴力再次發(fā)生;發(fā)出家庭教育指導令3份,讓“依法帶娃”成為家長必修課;發(fā)出離婚證明書693份,有效避免當事人需要證明婚姻狀況時,因裁判文書內容泄露隱私帶來“二次傷害”。(供稿:蒲城縣法院)
責編:杜鵬飛
編輯: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