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人打了借條,借款到期卻拒不還款,還辯稱沒收到錢,空口白牙豈可輕信。
2014年1月,紫陽縣洄水鎮(zhèn)江某將自有的存款借給曾某,曾某出具的借條載明向“姜某”借款120000元。因一直未償還借款,2020年1月,曾某再次在原有的借條上捺印。因江某一直向曾某索要借款無果,江某將其訴至紫陽縣人民法院,要求曾某償還借款120000元。
紫陽縣人民法院洄水法庭受理此案后,承辦法官在送達應訴材料時,讓曾某辨認了借條內容與簽名,曾某認可“姜某”與“江某”是同一人,出具借條屬實,但是案涉錢款是當時曾某在外包礦,江某的侄子借江某的錢,然后交到礦上的押金,實際錢款只有100000元,后來江某找到曾某,要求曾某出具了借條。曾某的陳述與原告江某訴請借款過程系曾某通過原告江某的侄子向江某借款基本一致,庭審當天,曾某沒有出庭應訴,于是依法缺席審理此案。
紫陽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關于本案借款相對方主體資格的認定問題,本案中,借條載明曾某向“姜某”借款,曾某認可“姜某”與本案原告江某是同一人,江某實際持有曾某出具的借條原件,應認定其具有訴訟主體資格,江某債權人的身份應予確認。
由于曾某并未到庭應訴,對曾某在法院送達期間的辯解意見,法院認為,借款過程與原告江某陳述基本一致,曾某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應當知曉出具借條的法律后果,曾某以出具借條的方式確認了該筆借款,而且在出具借條多年以后,再次在原有借條上捺印確認借款事實,應承擔還款責任,而且通過第三人交付案涉錢款符合交易習慣,借條是借貸關系成立的最為重要的依據。
依據常理,曾某出具了借條,未收到借款也應第一時間收回借條,但本案中江某持有曾某出具的借條,對曾某的庭前陳述意見,法院不予采納。
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綜上所述,2023年3月,紫陽縣人民法院判決曾某向江某償還借款120000元。(許姍姍)
責編:張穎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