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甥舅一家親,打斷骨頭連著筋?!比欢详柨h人民法院高橋人民法庭卻收到了一起舅舅狀告外甥的案件。
案情簡介
家住高灘的金某是劉某的舅舅,2015年11月劉某以買車為由向金某借錢,金某基于雙方親屬關系向劉某出借18000元。經(jīng)雙方協(xié)商,劉某向金某出具借條,約定一年內還清本息,月利率為1.5%。借款到期后,劉某并未還本付息。金某多次催要,劉某均以種種理由推諉,拒絕向金某支付借款本息。金某無奈之下訴至法院,要求劉某支付借款本金18000元及利息28584元。
法院審理
2024年10月,紫陽縣人民法院高橋人民法庭受理該起糾紛后,承辦法官聯(lián)系劉某,劉某承認借款事實,但認為對方是其舅舅,卻要這么高利息,他不愿意支付高息,寧愿法院直接判決,他會按照判決的金額給金某支付。本案事實清楚、證據(jù)鏈完整,劉某也認可借款事實,依法判決的難度不大,但是承辦人考慮到雙方系舅舅和外甥的關系,以調解方式結案更能彌合二人裂隙,使雙方冰釋前嫌,重拾親情。
承辦法官便聯(lián)系金某進行調解,金某卻稱這筆借款已經(jīng)快十年了,劉某如果認為利息過高可以和他協(xié)商,而不是這么多年一分錢不還,而且雙方是親屬關系,逢年過節(jié)見面,劉某都不愿意給他打招呼,他之所以起訴是氣憤劉某這種態(tài)度,因此金某也堅持判決,不愿意調解。
眼見調解陷入僵局,承辦法官便安排開庭,開庭前再次組織調解,誰知雙方見面后一句話不說,法官便采取背靠背方式,想辦法彌補二人舅甥關系,達到“情、理、法”并重的效果。法官勸導劉某借款多年,利息又是雙方明確約定的,即便按照法律規(guī)定進行判決劉某也需支付利息。同時,勸導金某考慮雙方的親戚關系,利息上能夠做些讓步。經(jīng)承辦人從親情到法律的耐心調解,金某率先松了口,稱劉某只要還認他這個舅舅,主動和他說話,他愿意讓步,劉某經(jīng)法官勸解已認識到自己錯誤,遂與金某溝通,希望金某體諒自己經(jīng)濟困難,利息能夠少要些。經(jīng)調解,劉某自愿償還金某借款本金18000元,利息5000元,利息當庭支付完畢,二人握手言和,至此案結事了。
法官說法
該院承辦法官阮書訥表示,摻雜著親情的民間借貸糾紛如果不能妥善解決,傷害的不僅是一輩人的感情,甚至會斷送后輩幾代的親情?!吧艘患矣H,打斷骨頭連著筋”,本是血濃于水的親人,僅因幾萬元便反目成仇、形同陌路,著實令人惋惜,因此在化解親屬之間金錢糾紛時,應充分釋法說理,耐心溝通調解,以化解矛盾,修復親情為最終目的。同時,親人之間應互相理解,相互包容,及時溝通,切勿意氣用事,避免出現(xiàn)“一代官司三代仇”這種兩敗俱傷的局面。(供稿:紫陽縣人民法院)
責編:張穎
編輯: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