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之變:從習慣到規(guī)范
“以前糾紛到了法院我們先調解,現(xiàn)在居然要先立案?” 面對突如其來的工作變化,習慣了以前工作模式的兩位駐略陽法院特邀調解員顯得有點不太適應。
202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印發(fā)《關于嚴格依法規(guī)范民事案件立案與調解工作的意見》,要求將所有訴至法院的糾紛均納入審判全流程管理,推動訴調銜接工作規(guī)范化運行。
“登記立案以后就給我們兩個戴上了‘緊箍咒’,得嚴格按照流程節(jié)點來,手里的案子還得快著點” 特邀調解員張琳一邊打趣一邊清了清嗓子,準備給當事人撥打今天的第一通電話。
“這不僅是工作流程的調整,更是司法理念的升級,表面看是給調解員加壓,實則是為老百姓的訴權兜底?!?/p>
略陽法院立案庭庭長李薇娜看著內網審判管理系統(tǒng)中該院 59.9% 的先行調解成功率不禁感慨。另一邊的筆記本電腦上,人民法院調解平臺正清晰地顯示著略陽法院今年前 4 個月的調解數(shù)據(jù):立案后調解 285 件,平均調解時長 5.23 天?!袄^續(xù)努力,當天案爭取當天結” 這位一貫以利落作風著稱的李庭長也默默給自己加了加壓。
平臺之新:綜治中心的解紛力量
與此同時,縣城中心臨街顯眼處,縣委政法委也掛牌運行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這座由舊老干局改造的三層建筑里,按照接待導引、受理分流、調解化解、訴調對接、法律援助等解紛動線依次排列著信訪、法院、檢察院、司法局、勞動仲裁等13 個為民服務窗口,大廳墻上掛著的 “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導引圖”,不時引得晨練歸來的老人們駐足觀看。
“以前老百姓有了糾紛不是找村鎮(zhèn)就是找法院,遇到行業(yè)性專業(yè)性的部門糾紛就犯了難,現(xiàn)在進了這個門,勞資糾紛找人社,消費投訴去市監(jiān),還有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等政法單位都入駐了,全縣17個鎮(zhèn)街廉政工作組常駐綜治中心,經貿局、交通局等應需隨駐部門我們也預留了工位,根據(jù)解紛需要隨時整合調配,目的就是讓老百姓化解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
綜治中心主任周波穿過一樓群眾接待大廳介紹道。此時,二樓的智慧調解室內,法院入駐團隊的法官助理正引導調解員掃描桌上的多元解紛案例庫二維碼檢索案例,隔壁速裁庭正在開庭審理一起物業(yè)費糾紛。
理念之進:參與綜治,訴調聯(lián)動
“訴訟,是矛盾糾紛升級發(fā)酵的‘分水嶺’,習近平總書記說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綜治中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我們要積極參與綜治中心規(guī)范化建設工作,入駐團隊一定要配合綜治中心調度,指導基層調解,做好訴訟服務。” 略陽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陳穎在參與綜治中心規(guī)范化建設培訓會上向入駐團隊提出要求。
在略陽縣法院立案大廳里,程序分流員王雷正在對一位來咨詢法律問題的大叔宣介綜治中心,“你這個房屋漏水問題去綜治中心解決可能更好,一方面樓上樓下低頭不見抬頭見,打官司太傷和氣,另一方面訴訟需要你舉證證明所遭受的實際損失,可能還需要鑒定,又是一大筆花費”。大叔走后,王雷立刻與入駐團隊聯(lián)系,溝通糾紛情況,囑咐入駐團隊做好銜接協(xié)調。
成效之顯:沙漏式過濾體系的威力
適宜調解的矛盾糾紛在成訟之前被導引至綜治中心先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由入駐團隊進行訴調對接,適宜速裁的可以就地立案、審理、裁判;不宜速裁的,回流至法院立案庭登記立案,進行繁簡分流,簡單案件在詢問當事人意愿后,立案庭訴服團隊可以再次組織調解,復雜案件或者當事人明確表示不同意調解的案件隨機分配至后端審判團隊精審細裁,審理過程抽絲剝繭,但調解工作貫穿始終。矛盾糾紛經過沙漏式的糾紛過濾體系層層過濾,最終體現(xiàn)在 90.48% 這一亮眼的訴訟調解率指標上。
如此,矛盾糾紛被分流向綜治中心和法院兩道通路,前者方式靈活,省時、節(jié)費、促和,后者程序嚴格,定分、界明、彰法,殊途同歸指向同一個解紛本旨:息訟止爭,政通人和。
責編:杜鵬飛
編輯: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