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六個堅持”中強調“必須堅持人民至上”,這一重要論述鮮明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漢陰縣人民法院在黨的領導下始終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用法治微光照亮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審判為民:用心守護52張笑臉
2024年,漢陰縣人民法院成功執(zhí)結一起涉老民生案件,為52名老人追回經濟損失。這起案件,不僅折射出山區(qū)老年群體的維權困境,更展現出漢陰法院干警的堅守與擔當。2022年6月,兩名“安裝工”吳某某、黃某某以“免費安裝凈水器”為幌子,專門針對偏遠山區(qū)的殘疾老人、孤寡老人、獨居老人實施詐騙。他們在安裝過程中,趁老人不備,用POS機盜刷社保卡內的存款,讓老人們的養(yǎng)老錢、救命錢瞬間消失。案件發(fā)生后,漢陰法院迅速行動,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審理,最終以盜竊罪判處吳某某、黃某某相應刑罰并處罰金。然而,案件并未就此結束——如何讓老人們真正拿回血汗錢,成為擺在執(zhí)行法官面前的一道難題。
執(zhí)行攻堅:讓公平正義翻山越嶺
“錢追回來了,可老人們分散在漢陰南北二山的偏遠地帶!”執(zhí)行法官郭康平看著52位老人的名單,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在肩。為了讓每一分錢都能精準送到老人手中,法院決定采取“一戶一策”的發(fā)放方案。
執(zhí)行干警們跋山涉水,挨家挨戶走訪:對精神矍鑠的老人,親手將錢款交到他們手中;對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的老人,聯系監(jiān)護人確認后再交付;對個別已離世的老人,召集近親屬商議后妥善發(fā)放。
短短幾天內,52筆款項全部發(fā)放到位。當老人們顫抖著接過失而復得錢款,臉上笑容比山間陽光還要溫暖,每一份公平正義翻山越嶺,穩(wěn)穩(wěn)地落進它該去的地方。漢陰法院法官們踐行黨的理論,不在高高廟堂法庭國徽上,而在踏遍山路的腳步里,在兌現承諾群眾攥緊聯系卡的掌心間。哪怕住在再偏的地方,法律的光照得到;哪怕遇到再難的事,司法的手伸得到。
法治根基:微光照亮錦繡漢陰
一直以來,漢陰法院始終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3+3+N”工作模式,成功入選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第三批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典型案例。通過多元解紛機制,法院與政府部門、基層調解組織協同發(fā)力,為漢陰人民群眾撐起一片法治晴空。
黨建引領促法治,司法為民踐初心。未來,漢陰法院將牢記“人民至上”的囑托,筑牢老年人權益保護屏障,在守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道路上堅定前行,用法治的溫暖呵護每一位老人的桑榆晚年,為建設錦繡漢陰貢獻法院力量,讓法治微光融入萬家燈火,讓公平正義真正可感可觸!(李鑫)
責編:張穎
編輯: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