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法官的耐心調解,這件事終于了結了,我也能安心工作了”,賠償款項到賬后,李某連聲道謝。9月25日,漢濱區(qū)人民法院五里法庭成功調解一起健康權糾紛案件,雙方當庭達成調解協(xié)議并即時履行,實現(xiàn)了矛盾糾紛一次性化解。
原告李某是一名貨車司機,被告張某在卸貨過程中與李某發(fā)生爭執(zhí)并對其實施毆打,造成李某身體多處損傷。隨后李某報警,公安機關經調查對張某作出行政拘留的處罰決定。事發(fā)后雙方就賠償問題,未能達成一致意見,李某遂將張某訴至法院,要求其賠償醫(y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等各項損失。案件訴至法院后,承辦法官發(fā)現(xiàn)案件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但雙方對立情緒較大,如果簡單判決,可能會進一步激化矛盾。承辦法官注意到雙方均有調解意愿,但因賠償金額分歧較大而僵持不下,李某作為貨車司機,受傷后無法正常工作,經濟損失持續(xù)擴大;張某則擔心賠償金額過高,自己難以承擔。
承辦法官立即啟動先行調解工作機制,采取“背對背”調解方式,分別與雙方充分溝通并釋法析理。一方面向張某釋明,毆打他人已構成侵權,依法應承擔賠償責任;另一方面向李某分析訴訟風險,引導其提出合理訴求。經過法官耐心溝通勸導,雙方分歧逐漸縮小,最終張某同意一次性賠償李某各項損失共計2.4萬元,并當庭通過微信將款項轉至李某賬戶,實現(xiàn)了糾紛的實質化解。
下一步,漢濱區(qū)人民法院將繼續(xù)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不斷健全“分層遞進、繁簡結合、銜接配套”的一站式多元解紛體系,探索和完善多元解紛機制,推動更多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張一婷)
責編:張穎
編輯: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