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幫助學生傳承紅色基因,提升實踐能力,教育學生銘記歷史,奮進當下。2023年4月18日,延安市安塞區(qū)初級中學七年級714名師生赴延安、南溝參加以“尋訪紅色足跡,體驗農(nóng)耕文化”為主題的研學實踐活動。
參加開營儀式,明確研學意義。到達棗園1938廣場后,教官帶領全體同學進行了熱身訓練,隨后任校長宣布本次研學實踐活動正式開始。同學們用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精神表達對祖國的熱愛?!拔覑圩鎳薄拔乙屪鎳睒s昌盛”
銘記革命歷史,傳承紅色精神。傳承紅色精神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積極宣傳紅色精神,大力弘揚紅色精神,把紅色精神潛移默化成一代又一代人的血液和靈魂。全體師生在東方紅大劇院觀看大型紅色主題演出《延安延安》。該劇以一段愛情故事為縮影,反映了革命圣地延安,為廣大愛國志士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道路,延安人民為抗戰(zhàn)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整體演出融合了歌舞、雜技、話劇等多種形式。演出貫穿了蕩氣回腸的音樂旋律、優(yōu)美的信天游民歌、唯美炫目的舞蹈、雜技動感的畫面、鏗鏘激昂的陜北腰鼓、熱鬧紅火的大秧歌,通過觀看使學生明白,而今生活在和平時代,不應該忘記歷史,不應該忘記那些為了和平和統(tǒng)一而犧牲的同胞們。大家應該學習和傳承先輩們不怕犧牲,吃苦耐勞,勇于擔當,愛國奉獻的革命精神。
探訪革命舊址,堅定理想信念。追尋紅色記憶,感悟革命精神,時代的滄桑感使學生們更對其產(chǎn)生一種久違的眷戀和心靈的洗滌,這種滄桑感使他們內(nèi)心油然感恩于現(xiàn)在,感恩于遠去的一代先烈,眷戀他們那種堅韌不拔,理想與信仰高于一切的無私奉獻精神。
同學們認真聆聽導游的講解,到各個院落、房間,切身體驗當年中國領導人的生活軌跡,感受他們雖生活艱苦,卻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
參觀革命紀念館,汲取奮進力量。不懂歷史的人沒有根,淡忘歷史的人沒有魂。走進革命紀念館,用心去感受和領悟。重溫那段崢嶸歲月,緬懷革命先烈。培養(yǎng)他們的民族責任感、使命感,學習那種高于一切的奉獻精神。同學們看展品,讀文字,聽講解。他們聚精會神,不時發(fā)出贊嘆聲。敬仰之情隨之深化為自身學習的動力。
探尋農(nóng)耕文化 體驗勞動艱辛。“人世間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勞動和創(chuàng)造”,為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提高勞動技能和實踐能力,同學們來到南溝實踐基地。各班接過生產(chǎn)隊旗后,興致勃勃來到責任地。同學躍躍欲試,在園藝師的示范指導下,爭先恐后干了起來。鋤頭刨,鏟子挖,起壟、覆膜、播種、覆土,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頭頂烈日,腳踏黃土,同學們不怕苦、不怕累,延安精神要在同學們身上繼承和發(fā)揚。耕種結束后,孩子們回到基地,體驗生火做飯,磨豆?jié){、蒸南瓜和紅薯的生活。
在團建游戲的歡聲笑語中,同學們釋放著學習的壓力。不知不覺夕陽西下,孩子們又為自助燒烤忙起來。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內(nèi)心的喜悅洋溢在臉上。聽著動感的音樂,踏著有力的節(jié)拍,喊著響亮的口號。
此次研學旅行,不僅讓同學們釋放了學習壓力,緩解了焦慮情緒,而且磨礪了他們的意志品質,對學生養(yǎng)成積極樂觀、文明進取的良好心態(tài)起到促進作用,努力培養(yǎng)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更讓他們了解了革命歷史,懂得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同時增強了他們生為延安人的榮譽感、使命感。(劉 琦)
責編:杜鵬飛
編輯: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