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充分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熱愛,4月2日,柞水縣城區(qū)第三小學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學家精神講座。此次講座以“國士無雙袁隆平,禾下筑夢永不息”為主題,由學校綜合教研組長柴紅老師擔任主講人,引領同學們走進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傳奇世界,感受科學的魅力與偉大。
講座伊始,柴老師從袁隆平的生平講起。袁隆平出生于動蕩年代,卻始終懷揣著對農業(yè)科學的熱忱,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堅持求學。畢業(yè)后,他投身農業(yè)教育與科研一線。在目睹饑荒年代百姓食不果腹的艱難后,袁隆平立下讓人們吃飽飯的宏愿,從此踏上雜交水稻研究的艱辛征程。
“科研沒有捷徑,唯有堅持與突破?!辈窦t老師以數據為證,對比了我國水稻畝產從20世紀50年代的百余斤到如今超千斤的跨越式發(fā)展。她借助動畫短片,直觀展示了雜交水稻的技術原理,并以袁隆平團隊“十年磨一劍”的經歷為例,講述科研路上的荊棘:上千次實驗失敗、外界質疑、經費短缺……但袁隆平始終以“失敗里找經驗”的樂觀態(tài)度攻堅克難。當屏幕上出現金燦燦的超級稻穗時,多功能廳內響起陣陣驚嘆聲。
“真正的科學家,心中裝的是家國天下?!辈窭蠋焺忧榈胤窒砹嗽∑酵砟耆詧猿窒绿镉^察的細節(jié):烈日下,他彎腰查看稻穗的身影與身后連片的稻田融為一體;病榻前,他心心念念的仍是“海水稻”的推廣進展。一段珍貴影像中,袁老用略帶沙啞的聲音說道:“我夢見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人們可以在禾下乘涼……”這一幕讓許多學生紅了眼眶。
講座接近尾聲,柴老師深情號召同學們以袁隆平爺爺為榜樣,樹立遠大理想,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積極發(fā)揚科學家精神,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挑戰(zhàn)。此次講座讓同學們對袁隆平的偉大貢獻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袁隆平的精神也將化作同學們前進的動力,激勵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追求科學真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次講座是柞水縣城區(qū)第三小學“科技之春”宣傳月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后續(xù),學校還將舉辦科技小制作、小發(fā)明、小種植、小養(yǎng)殖、小論文評選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持續(xù)點燃學生對科學的探索熱情,助力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具有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時代好少年。(梅書弘? 柴紅)
責編:杜鵬飛
編輯: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