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圣地黃陵,坐落著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在革命圣地延安,中國共產(chǎn)黨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黃陵縣橋山小學“承黃帝精神 培龍橋文化 秉延安精神 育時代新人”,踐行“教育若橋 積淀成山”的校訓,弘揚“樂于合作,善于創(chuàng)新,精于細節(jié),勇于擔當”的橋園精神,把傳承黃帝文化,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課程化、校本化,使學校辦學思路日漸清晰、辦學體系日臻完善、管理模式日益優(yōu)化、辦學特色日益凸顯。
5月10日,專家團隊、教科體局局長趙寶、副局長田斌、教育管理股梁峰、教研室主任仰小禮及各中小學校長、副校長、幼兒園園長一行60余人蒞臨橋山小學現(xiàn)場觀摩學校特色亮點工作和成果展示。
文化啟智潤心,段璐校長以“文化守正 創(chuàng)新育人”為主題,向來賓們匯報解讀“龍·橋”文化體系,將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黃帝文化、延安精神校本化及培養(yǎng)“四個”自信孩子做了生動具體的詮釋。
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壯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學校不斷探尋黃帝文化潤育成長、延安精神教書育人的路徑,有序列、分學段將黃帝文化、黃陵文化、延安精神、紅色文化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七彩橋”課程體系,不斷拓展延伸第二課堂,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彰顯自己的個性和才華。
《黃陵八景歌》誦唱、孫中山《祭黃帝文》誦讀,師生同誦毛澤東《祭黃帝陵文》,竹笛、葫蘆絲、古箏社團的民樂演奏、歡慶熱烈的《揚鞭起舞》、紅色歌曲聯(lián)唱、教師鑼鼓助陣、學生豪情激揚的《紅色鼓舞》、師生同臺、全校聯(lián)動的《黃帝頌》表演,還有學生剪紙、面花、繪畫、書法和圍棋、象棋對弈、乒乓球對決、特色亮點成果集等,都是橋園教育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用好紅色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時代新人的生動呈現(xiàn)。
文化是根,理念是魂,行動是力量,黃陵縣橋山小學將文化守正,創(chuàng)新發(fā)展,在學校管理中堅持黨的領導、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緊扣理想、信念教育,深植紅色基因;在師資隊伍建設中倡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在德育工作中堅持涵養(yǎng)品德為導向,不斷創(chuàng)新《學本陽光》德育工作體系;在課程建設中強化資源意識,五育融合,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依托“大思政”工作體系,黃陵縣橋山小學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研究推進學科思政,做好學科整合育人;推進新時期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構建共育機制,建立多方聯(lián)動機制,助力學生健康成長,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ü└澹狐S陵縣橋山小學)
責編:杜鵬飛
編輯: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