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開學季,家長總會為孩子上學的事情操心,想通過“特殊途徑”解決孩子的入學問題。殊不知,家長忙著開學,騙子忙著“開工”。

“我想讓娃上個好學校,但是我沒有熟人也不好找關系就比較發(fā)愁,后來在閑聊中李某說他認識人,事情包在他身上?!北缓θ送跄持v到。閑聊中,犯罪嫌疑人李某詢問了王某孩子的情況,得知小孩成績一般,想要去某中學就讀,表示自己有關系可以辦理入學相關事宜,只不過需要王某支付3萬元的“打點費”。王某聽到李某“有關系”可以辦理入學便添加了李某的聯系方式,對其深信不疑,并將準備好的3萬元交給了李某。交錢之后,王某每隔幾天便聯系李某詢問辦理入學的情況,起初,李某以各種理由一拖再拖,直到臨近開學王某都沒有等到李某所謂的的入學通知書。隨后王某發(fā)現用來給孩子“跑關系”的3萬元拿不回來,孩子上學也沒有著落,李某也聯系不上了,才意識到自己被騙。
案發(fā)后經李某供述,其詐騙所得的3萬元已被自己用于日?;ㄤN,全部揮霍一空。
李某平時無所事事,沒有經濟來源,缺錢花。據其供述,他并沒有所謂的在教育部門的關系。當問及是否真的有能力幫忙辦理入學時,李某回答的很干脆“辦不了?!蹦敲?,他是如何詐騙得手的呢?正是利用了家長急于讓孩子入學,卻苦于“無門路”的心理。
李某抓住家長著急的心理實施詐騙,第一步以所謂的認識領導樹立權威;第二步是熱心幫助,制造在幫忙疏通關系的假象,然后告知家長名額有限,但是他能辦好,突破家長心理防線,獲取信任;第三步明碼標價,使家長卸下心理負擔,讓家長認為給孩子花錢是超值的“投資”。
檢察官提醒:“入學難”一直是許多家長的心病,日漸飽和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讓“起跑線競爭”愈加激烈。個別不法分子趁機打著“有關系”“有熟人”“有能力”的幌子,謊稱能夠幫忙解決入學問題,而一旦錢款到賬,又會相繼出現各種“不可抗”因素導致入學失敗或者需要更多的打點費用推進。家長與學生一定要提高警惕,切莫輕信“門路”,多關注官方招生入學公告,詳細了解學校招生入學政策,通過合法途徑陽光入學。(黨艷麗 楊茹昱)
責編:張穎
編輯:肖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