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領域,洛南縣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辦公室(以下簡稱“未檢辦”)始終秉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以專業(yè)化辦案、社會化治理和人性化幫教,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構筑法治屏障。今天,讓我們走進未檢辦,了解這份“特殊的檢察擔當”。
司法保護的“守門人”:嚴懲犯罪與精準保護雙軌并行
未檢辦堅持“零容忍”高壓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近兩年辦理案件40件,量刑建議采納率98%。在一起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中,未檢辦通過引導偵查固定關鍵證據,成功將罪犯繩之以法,并同步為被害人申請司法救助金5萬元。
對涉罪未成年人實施“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差異化司法政策:三維評估機制。委托偵查機關對涉罪未成年人的成長環(huán)境、心理狀況和犯罪動因進行全面評估。附條件不起訴創(chuàng)新。設置6-12個月考察期,配套公益勞動、心理疏導等個性化幫教方案。近年來,辦理附條件不起訴案件10件,10名未成年人已順利返校?;貧w保障體系。嚴格執(zhí)行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累計幫助10余名未成年人順利回歸社會。
綜合司法保護的“多面手”:四大檢察職能協同發(fā)力
突破傳統刑檢模式,構建“四位一體”保護格局:強化刑事檢察,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對涉罪未成年人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落實法律援助、合適成年人到場等特殊制度,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突破民事檢察,辦理支持起訴撤銷監(jiān)護權案件,為遭受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指定新監(jiān)護人。做實行政檢察監(jiān)督,督促教育部門落實校園安全管理,促成全縣中小學配齊法治副校長。拓展公益訴訟檢察。針對校園周邊部分商鋪違規(guī)向未成年人銷售煙酒的行為,向相關行政部門發(fā)出檢察建議,要求其督促違規(guī)商鋪限期整改。
社會治理的“推動者”:構建源頭預防新體系
未檢辦創(chuàng)新構建“司法保護+社會支持”體系:落實強制報告制度,聯合衛(wèi)健局建立醫(yī)療系統強制報告機制,近年來,通過醫(yī)院報告線索破獲侵害案件3起。開展“愛心媽媽”結對關愛活動,聯合民政局、工會、婦聯等部門創(chuàng)新開展“愛心媽媽”結對關愛活動,組織干警與留守兒童“一對一”結對,定期開展家訪、課業(yè)輔導和心理疏導,累計幫扶留守兒童23名。加強數字化監(jiān)督,運用大數據法律監(jiān)督模型,通過大數據辦案,幫助5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
法治教育的“播種機”:普法宣傳全覆蓋
構建三位一體普法體系:創(chuàng)新校園普法模式。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需求推出“訂單式”普法課程,并以“模擬法庭”等形式開展教學。提升網絡防護措施。制作各種類型的普法短視頻,通過線上直播、短視頻等形式開展網絡素養(yǎng)教育。強化家庭監(jiān)護指導。開設“家長法治課堂”,發(fā)出《督促監(jiān)護令》26份,幫助26個家庭改善親子關系。
“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甭迥峡h檢察院未檢辦將持續(xù)深化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以司法保護助推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六大保護”協同發(fā)力,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法治陽光下茁壯成長。(王 卓)
責編:張穎
編輯: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