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指尖輕點、屏幕閃爍,信息流轉瞬時可達。便捷的通訊技術讓“屏對屏”的溝通更加順滑,然而,當我們用腳步丈量田地,俯身傾聽民聲,那條通往田間地頭、通往百姓心坎的“下村組”之路是否會愈發(fā)清晰?
在寺前鎮(zhèn)的干部們心中,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捌翆ζ痢北憷?,“下村組”的道路更應該暢通,當責任與使命穿透“最后一公里”,為民初心也會在腳步丈量中抵達人心最深處。
腳步丈量田地能讓群眾心聲清晰入耳。真正的民聲,往往不在喧囂的電磁波里,而在百姓鍋灶的溫度里、在田壟的深淺里。只有走出辦公室的“信號盲區(qū)”,主動下沉一線,行走于村頭巷尾、田壟渠邊,讓曬黑的皮膚、沾泥的褲腿,成為最接地氣的印記……這些看似瑣碎的點滴,才是最真切的基層脈動。
俯身傾聽民聲能讓急難愁盼件件回響。群眾聲音清晰入耳是第一步,通過“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治”收集“小”而“實”的民生事項,迅速建立“民情直通、鎮(zhèn)村聯(lián)動、限時辦結”的響應機制,實地查看,協(xié)調解決,讓匯聚的急難愁盼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最終轉化為群眾的福祉。
促膝交談民憂能讓干群心橋暢通無阻。我們深信,基層工作不是單向的信號傳遞,而是干群同頻共振的交響,干部不能只在“屏”那頭,而應該在“院”這頭,在村頭巷尾、在板凳院落。全鎮(zhèn)441名網格員形成一張細密而堅韌的“網格網”,把政策、服務與發(fā)展的信心“送下去”,巧妙融合“線上+線下”優(yōu)勢,讓干群圍坐,暢所欲言,珍貴的信任會在每一次坦誠交流中不斷增強。
當“屏對屏”的便捷成為時代常態(tài),寺前鎮(zhèn)的干部們卻選擇讓“下村組”的勁頭更強勁、更飽滿——這是雙腳沾滿泥土的踏實,是耳畔縈繞鄉(xiāng)音的親切,是心頭裝著民生的滾燙。這條通向田野、通往民心的路,我們將堅定地走下去,以滿格的狀態(tài),傳遞不變的初心,邁開腳步,走進泥土,走入心坎,讓發(fā)展的藍圖在百姓笑臉上真實映現(xiàn)。(李秦星)
責編:杜鵬飛
編輯: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