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清風拂面。4月30日,平利縣城關第三小學教共體核心校六年級270余師生走進安康市科技館、美術館與博物館,開展了為期一天的研學之旅。同學們在歷史長河中溯流探源,從藝術長廊間滋養(yǎng)心靈,于科技星河里暢想未來,用腳步丈量知識的廣度,以實踐解鎖成長的密碼。

博物館:穿越千年,觸摸文明印記
進入博物館“天賦安康”“脈源安康”展廳,青銅器的斑駁紋路、漢江古船的滄桑輪廓,紅色年代的烽煙,如一卷卷徐徐鋪展的史詩,將千年前的安康故事娓娓道來。在非遺展館“鎏金銅蠶”展柜前,同學們屏息凝神,聆聽這條見證絲路繁華的“金蠶”如何穿越秦嶺古道;風俗展區(qū)中,織布機吱呀作響,竹編技藝指尖翻飛,孩子們化身“非遺傳承人”,體驗先民智慧的溫度。同學們或低頭速記,筆尖沙沙作響;或仰面深思,歷史與青春悄然對話。

美術館:美學探索,滋養(yǎng)美育心靈
來到美術館,在專業(yè)講解員的帶領下,學生們有序參觀了“時代印記——中國當代油畫展”及“非遺傳承·安康民間藝術特展”。從色彩濃烈的現(xiàn)代油畫到質樸生動的剪紙、泥塑,從抽象藝術的創(chuàng)新表達到傳統(tǒng)工藝的文化底蘊,學生們認真聆聽講解,仔細觀察作品細節(jié),不時記錄自己的感悟。在手工DIY互動體驗區(qū),孩子們被各種文化蓋章及工藝品深深吸引。帶隊教師表示:“這種與真跡零距離的審美教育,勝過十節(jié)理論課。”

科技館:智創(chuàng)未來,開啟奇幻之旅
踏入科技館,未來感撲面而來。VR眼鏡中,漢江碧波在腳下流淌,城市全景于云端舒展;在球幕影院仰望星河時,許多孩子第一次讀懂了“寄蜉蝣于天地”的震撼。3D打印筆“繪制”的立體模型、地震模擬臺上的應急避險演練,讓抽象知識化為真實體驗??破栈诱n堂“火云掌實驗”,令孩子們樂在其中;驚險刺激的5D 電影,更讓孩子們驚呼與歡笑此起彼伏。
據(jù)悉,此次研學是平利縣城關第三小學教共體“行走的課堂”系列課程之一,今后學校將繼續(xù)整合本土文化資源,進一步推動五育并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校內外教育有效銜接,助力學生全面發(fā)展。(王大江)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