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勉縣周家山鎮(zhèn)中心小學教育集團有這樣一位老師,她十九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三尺講臺,將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農村教育事業(yè),用愛心、耐心和智慧點亮了無數(shù)鄉(xiāng)村孩子的心燈。她就是深受學生愛戴、家長信賴的語文教師——朱姝。
自2006年參加工作以來,朱姝老師便堅定地扎根于農村學校。十九載春秋,她始終堅守著“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這一樸素而崇高的信念,“愛心”與“耐心”是她教育路上永不更易的宗旨。在她的字典里,沒有“放棄”二字,尤其是對那些學習上暫時遇到困難的孩子。她總是利用課余時間,耐心地給孩子們輔導功課,為他們排憂解難。每次檢測結束后,你總能看到她放棄休息,與每個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細致地幫他們分析試卷,找出知識漏洞,探尋問題根源,并一起制定改進的方法。她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總是竭盡所能幫助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看到孩子們的成長是她最開心的時刻。她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渴望進步,都值得被用心澆灌。

為了給孩子們提供更優(yōu)質的教育,朱姝老師從未停止過學習的腳步。她不斷鉆研業(yè)務,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為了讓孩子們愛上語文、學好語文,她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她的課堂時而設在充滿奇思妙想的科技教室,時而移至翰墨飄香的書法教室,時而又在寧靜溫馨的閱覽室,甚至是在生機勃勃的操場上。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課堂上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學有所獲,學有所樂。在她的課堂上,連平時最不愛發(fā)言的孩子也常常能被點燃熱情,勇敢地表達自己,變得自信而陽光。
下課鈴聲響起,朱姝老師的身邊總是圍滿了孩子。他們喜歡和她聊天、談心、打球、做游戲,個個爭先恐后,無拘無束。因為和朱老師在一起,他們感到特別放松和快樂。有的孩子生病耽誤了功課,她總是及時地、不厭其煩地為他們補課;每當孩子們遇到了困難,她總是第一時間伸出溫暖的雙手。在孩子們眼中,朱姝老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人生的引路人,更是一位可以敞開心扉、傾訴煩惱的知心朋友,一位在他們遇到困難時會毫不猶豫伸出溫暖之手的“老師媽媽”。這份深厚的師生情誼,源于她日復一日的真心付出和情感投入。

朱姝老師深知,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更需要家庭的共同努力。她特別注重與家長的溝通,經常利用放學后的時間,通過電話、微信或家訪的形式,與家長交流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現(xiàn),共同商討教育方法。對于班上的留守兒童和家庭困難的學生,朱姝老師總是傾注更多的心血和關愛。她深知這些孩子情感上的缺失和生活上的不易。經常利用課余時間找他們談心,細致地詢問他們的生活狀況,耐心地輔導他們的功課。班上留守兒童多,很多孩子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看,老人往往不懂如何教育,有時甚至方法簡單粗暴。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朱姝老師總是心疼不已。她不僅在學校給予這些孩子更多的關心,經常找他們談心,詢問生活狀況,輔導課后作業(yè),還會耐心地與其家里的老人溝通,向他們介紹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勸導他們多些耐心,少些責罵,用愛溫暖孩子的心靈。她的真誠感動了許多家長,為家校之間的信任與合作搭建起了堅實的橋梁,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十九年的堅守,十九年的奉獻。朱姝老師用行動詮釋了新時代人民教師的責任與擔當,用愛心和智慧在鄉(xiāng)村教育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收獲了學生的真摯愛戴、家長的高度認可和同事們的廣泛贊譽。她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農村孩子們前行的道路,為他們的夢想插上了飛翔的翅膀。(供稿:勉縣周家山鎮(zhèn)中心小學教育集團)
責編:杜鵬飛
編輯:劉凡

 
									
			 
									
			 
									
			